山河智能名誉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制造业高地源自体系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2-08-24 14:50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2022年8月23日,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主办的主题为“新阶段、新格局、新作为”第十九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以《制造业高地源自体系》为题作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河智能,强调了“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总书记在湖南提出建设包括先进制造业在内的三个高地的指示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将围绕“制造业高地源自体系”这一主题,结合个人从事机械装备半个多世纪的感受,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一、山河智能的体系建设实践

  1、成果产业化催生了山河智能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刚进入市场经济的国营企业不具备将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机制与能力,我的革命性创新产品液压静力压桩机的推广与提升受到严重挑战,八年时间几家企业总共销售的压桩机产品不到十台,而且质量差,改进提升缓慢。

为了按自己意愿生产这个产品,于1999年创立了山河智能,创办之初就立下了“修身治业,兴企强国”的核心价值观。与中南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逐步建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成果产业化于一体的平台体系,公司创立一年时间就在相对很简陋的厂房中生产了十多台创新性更强、质量更好的压桩机,初步尝到了体系建设的好处。

2、先导式创新理念下的四大创新模式

创立之初,山河智能就摒弃“克隆”或“跟风”的发展路子,以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性产品液压静力压桩机高起点自觉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2001年国内挖掘机品牌几乎全军覆没、国内市场对小型挖掘机还没什么认识,山河智能在租赁厂房的简陋条件下开始了对工程机械排头兵产品挖掘机的研发;

2003年当国内矿山还不太景气的时候,公司又推出了国产首台与国外产品差异很大但更节能的一体化潜孔钻机;

在大家都采用进口挖掘机底盘快速研制旋挖钻机时,山河采用起步难度大得多的自主研制专用底盘和控制系统的方式研制旋挖钻机;

2009年推出了全球首台智能遥控挖掘机;

2002年中国通用航空产业还很少提及、山河还非常弱小的时候就开始进入通用航空产业,历经近二十年的艰辛,目前中国首款以设计制造实现全自主的碳纤维为主的全复合材料轻型飞机销售近两百架,已占领中国市场70%以上,还有众多的有人或无人机产品与项目,超强的战略定力与理性的发展路径让山河科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通航领域一家非常独特的企业。

以上产品的开发过程表明:山河以敏锐的眼光、创新的理念先于他人切入市场。这种先导式创新发展理念增加了山河智能产品的辨识度与竞争力。相对针对市场已有产品简单复制的市场跟随式发展模式,这也是一种更复杂、更艰难的全过程产品研发模式,对增强企业研发功底,深厚企业技术积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也是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发展新产业必须具备的研发理念。然而先导式的新技术需要更大的投入、经历更长的周期。山河在这期间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为后来者荡平了不少障碍。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正式吹响了加强自主创新的号角。在先导式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山河智能成立之初就提出“科教兴产业、产业促科教”的立业宗旨,2004年又提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持续创新”,并赋予了这四种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充分展示出山河智能已经把创新作为一种“基因”植根于企业的生命之中。

  (1)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主要是针对那些无类似参考前提下,自主研发,取得首创性技术成果的创新模式。尽管山河是靠原创性很强的压桩机起步,但一般来说装备制造领域整机的原始创新难度大、风险大、机会少,所以公司将原始创新的落脚点放在工作机理、设计方法、控制系统和关键局部结构和装置的原创发明上。山河智能也依靠这种创新模式摒弃了靠模仿克隆他人产品的发展模式,高起点地、自觉地走上了自主创新发展道路,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重!

(2)集成创新

装备方面的集成创新可以理解为对已有的各种实用技术、基础元器件以及已有的小系统部件进行选择、匹配、融合,再加上局部的改善创新和系统优化,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新的装备产品或综合性的实用技术。其中重点是技术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叠加复制,只有形成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加上一定的创新才能算得上是技术融合。

(3)开放创新

基于企业初创时期研发人员以我所在研究所教师为主的现状,提出企业的发展一定要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引进更多的研发人员;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国外大公司进行多层次的技术交流,根据需要不定期从外部引进少量专家。值得指出的是,自身不能建立积极主动、综合素质好的基本队伍,引进技术与专家最终很可能还是两张皮,得不到真正的自主技术。

(4)持续创新

持续创新主要体现在对产品和技术持续不断地改进、完善、升级、积淀,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其他三种创新模式,有时,这种创新比原始创新还更加重要。重点是要建立一种机制,能够保证一种产品和技术不断地提升。其中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使每一位研发人员的每一项工作都变成可以准确、有效传承的东西;二是要保证每一位从事改善、提升已有成果的员工与成果原创人员同样受到企业的重视。这就是要建立一种研发考核导向的新机制,一个更有效的“指挥棒”。杜绝那种项目负责人以搞全新项目为重,实则简单重复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低效或无效的肤浅创新模式。

  3、二十四字研发理念

针对缺乏长期工业文明积淀的历史现实,我们多年来一直要求研发人员尊崇“创新源于市场、劳心尚需劳力、兴趣乐成成就、精品源自执着”的研发理念。

  4、“让制造成为核心竞争力”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就特别强调高技术产品产生要突破两个门槛,设计门槛和制造门槛。制造是成果转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早期的厂校合作经历让我意识到,必须自己掌握制造的主动权,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制造。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山河智能就是为了突破制造瓶颈而诞生的一个平台。我个人在创办企业不久就提出“让制造成为山河核心竞争力”,并为此不遗余力。其中从本世纪初开始,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场地的情况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率先在长沙建立了包括液压缸、驾驶室在内门类最齐全的挖掘机配套体系。

 5、理性科学推进企业的数字化

针对工程机械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理性推进制造系统的数字化工程,智能化是近年来各种场合出现频度特别高的用词,充分表达了其重要性。但要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是有其实质内涵与标准的,是数字化的高阶层次,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逐步提高、长期积淀的不能脱离成本规则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下面的框图表达了我们对推进制造数字化的总体认识。

6、“管理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

作为专家办企业相对比较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企业创办之初我就提出创办企业以后就要认识到“管理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只有先进的管理才能确保技术的进步。技术是有时效性的,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团队,领先的技术就会退化,有一流的管理,即使二流的技术也会进步。山河智能一直将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构建起平台,将技术、人才和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7、几个体系支撑效果的案例

开篇所讲公司起步产品系列液压静力压桩机就是我构建成果产业化体系尝试的第一个产品,让我认识到体系完善程度对一个产品综合水平能否到达所在行业的高端地位何等重要。我深刻认识到:成就一个被市场认可的高端工业品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技术层面、制造层面、管理层面以及配套层面,仅仅强调创新是不够的。同时创新水平的高低不能由经济效益来主导!

  二、构建制造业高地的建议

中国制造业的体量和门类无疑都是第一,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甚至是碾压式的第一,而且中国制造业不少技术与产品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先撇开偏见与品牌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仍然摆脱不了“低端与仿制”的阴影。尽管近些年中国产品的品位已有大幅度提升,但总体上并未进入世界公认的高端产品阵列,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国家、社会层面来看,想要攀登世界制造业高地,让国产产品成为公认的高端产品、高质量产品,我们还要在发展模式上做一定的调整,中国前几十年发展的速度与成就是空前的,但存在过分追求规模而产生的粗放甚至野蛮的增长方式是构建制造业高地的最大障碍。近年来总书记及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非常及时,非常正确的。首先要改变一些理念与模式,创建一个更有利于制造业高地建设的社会性的大体系。提出几点建议和想法:

1、高端商品是制造业高地的基本特征

制造业高地的内涵与标准要有共识性高的界定不容易。民用制造业产品的体量与种类毕竟最大最多,其产品在大众市场中的地位高低应当直接反映了这个企业或这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高低。所以高端产品,也就是精品就是制造业高地的基本特征。而一个能被国际大众市场认可的高端产品、精品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辨识度较高的外形与性能;

(2)足够高的可靠性;

(3)比较高的价格;

(4)比较低的成本;

(5)高端产品比例足够高。

2、在全社会广泛培育高端产品意识

攀登先进制造业高地应该是多层次的,要把中国产品做成世界知名的高端产品,首先涉及到社会对高端产品的认知,全社会要从理念和观念上加强对精品、高端产品的宣传力度。管理者、研发人员、技术工人乃至使用者、购买者在内,都要有高端产品意识。目前低端及伪劣产品的危害性不容小视,有的还从国内影响到国外。其中使用者一味追求价格低廉,缺乏对高端产品的辨识力,忽视个人生活品味的提高,这些都是产生低端及伪劣产品的温床。因此,形成崇尚高端产品的风气,自觉杜绝低端和伪劣产品,制造者将“制造精品”作为自己的职业操守是一项全社会的大系统工程。

3、千军万马锤炼高端产品

不同领域的制造高地的体系建设模式是有较大差异的,比如我们的举国体制在航天及国防领域大国重器的研制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些领域中降低成本也日显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从事上述领域的人数、其产品的种类,特别是客户的数量及需求多样化在整个中国工业体系中毕竟占比还是比较少的。我认为在浩繁的民用制造业中,“高科技”、“突破卡脖子技术”及“技术创新”应当有更多的评价维度和不一样的“举国体制”。在通常的阐述之外我想提出以下关注点:

(1)成本是重要的竞争力。我认为在很有限的成本下能制造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精品也是一种高技术。日本人控制成本的综合技术很多还不是一下子能掌握的;

(2)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要认识到任何产品与技术从每个细节层面做到极致绝非易事,哪怕是一双鞋、一件衣服只要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就是高端产品,就是精品,就有市场竞争力。要重视鼓励微小企业潜心突破一项产品的技术并将产品做到极致。即便这个产品的市场天花板不高;

(3)职业化是建设制造高地体系的重要保障。制造业员工必须具备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技能,并且要成为是一种习惯性的素养,这是制造业高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宣传报道中注意将属于员工职业化所应当具备的与奉献精神方面的严格分开,后者作为一位员工是可做可不做的,而前者是你所从事职业所必须具备并遵守的。

(4)制造业文化的培育。制造业是立国之本,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研发、制造、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关联程度、严谨程度都处于人类社会活动中最高端的位置。这一行业从创业者到高层管理到一般员工都需要有相适应的工作态度及人文精神!中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特别需要适应这个时期的脚踏实地、励精图治、从长计议、攻坚克难,战略定力、崇尚实业的人文精神和企业精神。而“后工业化时代”人的价值观、择业要求与工业化初、中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一夜成名、不重视实体经济的现象在中国受到过度渲染和加速传播,不利于创新创业。

以上任务是构建社会化的大体系,而建造这个大体系需要千军万马的长期努力与积淀,顺便指出,这项工程容纳的人员数量,有待攻克的难题,需要创新的事项就太庞大了。在大力宣传有关国之重器的重大创新与重大事件的同时要更多报道表彰制造业高地社会大体系中的人和事,只有这些细分行业中的标杆才能让民用制造业中庞杂的人与企业有自己便于学习借鉴的对象!这也是一种“举国体制”工程,而且更复杂、更难、更重要!只有这个社会化的大体系完善到一定的程度,中国的制造业高地,制造强国也就水到渠成了!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