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广袤国土上的时代变迁川流不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勾勒出一副“数字中国”发展新图景。「数字化转型“国家地理”」专栏,将以区域为单位,探究工业互联网技术如何深入城市肌理,变革千行百业并惠及每一个人。
“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这句出自十八年前的电影中的经典台词,至今仍掷地有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背后,同样不开人才的有效支撑。本期「数字化转型“国家地理”」将走进江苏南京,聚焦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以“职业”两字冠名的学校——南京职业技术大学,探秘这所百年名校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来打造工业互联网人才摇篮。
▃
你知道,工业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卡脖子问题吗?
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系统、底层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除了这些,大家肯定还会想到许多答案,但有一个选项同样不容忽视——人才瓶颈。
一方面是人才缺口大,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2021年)》,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总数量约为235.5万;另一方面则是培养难度高,相较其他行业,工业互联网属于高科技复合领域,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且考虑到区域需求差异性大,涉及区域特色行业特有的技术、知识、经验及场景的业务能力等不同方面,针对跨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难度颇大。
在此背景下,深化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为破解工业互联网人才难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为此,徐工汉云在全国率先开始进行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获教育部第一个工业互联网行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围绕“岗、证、赛、课、培”提出产教融合方案,积极推进试点院校工作,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徐工汉云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便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携手全国前二
共建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
在职业教育领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绕不开的标的。
在建校百年历史进程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曾创下多项第一: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以“职业”两字冠名的职业教育学校、中国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此前,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排行榜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高居第二,不断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和输送大量人才。
一直以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之路,加速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眼下,我国正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徐工汉云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合作便立足于此。早在2020年双方便已开启校企合作旅程,并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全国高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以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为目标,以产学研平台的搭建、校园工业实训设备的数字化升级等为核心,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深化产教融合
持续提升数字人才供给能力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针对当前工业互联网在人才建设体系上所存在的需求,徐工汉云与南京工业职业大学从专业布局与培养机制等方面着手破局,立足连接产业和职业院校两端的枢纽优势,建设起人才培养、人才实训、人才对接的综合服务体系:
◉ 其一,共建联合培养机制:共同谋划实践软件工程专业(工业互联网方向)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推动软件工程专业(工业互联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 其二,共建专业:校企双方共建工业互联网专业方向。共同开展基于软件工程专业(工业互联网方向)专业调研,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元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 其三,共同开展课程开发:双方共同推动教学课程内容改革,共同完成软件工程专业(工业互联网方向)的课程体系规划,共建专业标准,输出专业文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完善教材、课程资源的建设,实现“训战”结合的教学模式。
◉ 其四,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根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专业发展要求,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以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产品为基础,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配套相应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实训台,开展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实训教学。
在徐工汉云的助力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实现合作专业企业讲师占比44%,合作专业承担课时数占比45%,合作专业企业培养学生人数占比45%。
培养数字人才,工业互联网是主战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全国31个省、区、市纷纷出台了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和引进相关政策。作为国内首家工业互联网领域培训评价组织单位,徐工汉云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携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院校,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行业数字人才供给能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