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近9万亿产值的产业,释放着巨大的国产化替代潜力。数控机床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能够为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1年,机床行业产值达到峰值285亿美元,体量巨大,但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国内的高端产品却仍然依赖进口,我国数控机床企业的产品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机器人行业。而如今,机器人和机床正在互相配合,共同奔赴在加紧实现国产化的道路上。
01
机床、机器人行业迎黄金发展期
2021年12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研发智能立/卧式五轴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磨床等工作母机。今年9月,首个中国主导的机床数控系统系列国际标准ISO23218-2正式发布,二十大上强调将国家安全提到非常突出的地位,尤其是军工领域的自主可控,包含军工制造装备——高端五轴数控机床的自主可控。
与此同时,疫情后工业自动化生产优势明显。2022年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3009台,同比增长48.28%;1-9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322544台,同比增长20.04%,同比增速有所回升。随着机器替代人的进程不断加速,工业母机结合工业机器人、激光设备的技术不断增加,将加速推动工业母机需求。
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未来将稳定较快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5728亿元,相较2021年的2687亿元大幅增长113.17%。
02
机器人配合机床,助力生产制造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数控机床全称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的系统具有处理控制编码或指令规定程序的能力,通过数控装置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运作,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能较好的解决复杂、精密度较高、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
在制造业实际使用场景中,金属和塑料是生产环节中最为基础的两种材料,将原材料转换为产品尤其是大型工件,往往需要机床,而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引入工业机器人,完成搬运、打磨、喷涂等工作,起到辅助生产的作用。
在柔性制造中,二者的配合同样重要。
随着大批量生产达到瓶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柔性制造适应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批量小而品种多的特点,成为了制造业的“新概念”。而满足这种“柔性”的需求,在“执行”则需要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因此需要打通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各种专有设备,使其配合得宜、完成生产的要求。
03
共同跨越“国产替代”大关
从当前全球数控机床市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美国家。其中,中国和日本的全球市场占比并列第一,占比均为32%;德国、美国、意大利的全球市场占比分别为17%、6%、5%。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为5724.05亿元。2021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为2687亿元,同比增长8.65%,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2957亿元。
2021年全球工厂安装了工业机器人51.7万台,同比增长31%,创历史新高,近五年年均增长11%,如今,全球可操作机器人的存量在350万台左右。
按地域看,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并且市场份额依旧在持续上涨,2021年有74%新部署的工业机器人安装在亚洲,而2020年的比例是70%。
最大的安装国无疑是中国,2021年中国新装工业机器人268195台,同比增长51%,并且首次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了50%,如今在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运营库存已正式突破100 万台大关。
日本继续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继过去两年新机安装量下降后,2021年实现了22%的增速,达到47182台,运营库存达393326台,同比增长5%。日本不仅是重要的应用市场,也是世界主要的机器人生产国,其2021年工业机器人出口186102台,达到历史峰值。
韩国是全球第四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在装机数量连续四年下降之后,2021年韩国装机量同比增长2%,达到了31083台。韩国的半导体、电子等产业在全球具有很强的优势,汽车产业也有一定规模,在劳动力缺少的影响下对工业机器人依赖较大,目前韩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366227台,同比增加7%。
从全球市场来看,电子/电气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量最高,其次是汽车行业,需求增速位列第一,之后依次是金属和机械制造、塑料和化学制品、食品等。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再次推动了汽车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2021年新装机量达61598 台,比2020年几乎翻了一倍,其中国内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占比为26%。
在市场欣欣向荣之下,机器人同样面临国产替代的问题,受制于核心技术空心化,国产替代面临着技术壁垒。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本体70%的生产成本,是产业链的主要价值高地。而发那科、ABB、安川、库卡之所以能一直掌控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优势就在于掌握了核心零部件技术,因此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无论是机床还是机器人,都需要机电一体化产品,精密传动装置、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均是核心技术,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的资金、市场和技术实力的企业,通过打造产业链、合作或并购扩展产业版图,不断吸纳人才,发展技术,结合本土服务优势,未来有望真正实现对国外品牌的进口替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