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山西日报整版报道太重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4-06-24 09:51   来源:太重集团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太重第七年。太重集团始终牢记嘱托,以踔厉奋发的姿态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取得了卓越业绩,交出了一份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优异答卷。今日,山西日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栏聚焦太重,以《太重高端装备制造业向“新”向“智”向“绿”》为题,对太重进行报道。

以下是报道全文:“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2017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对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寄予厚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7年来,太重集团将改革创新和品牌建设当作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奋力践行高质量发展使命。如今,太重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发展合力不断汇聚,正在为山西装备制造业振兴升级打造精品样板,注入强劲力量。

背景链接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山西省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我省把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用好产业链“链长制”、特色专业镇和开发区等抓手平台,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数实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852.5亿元,同比增长13.6%。

今年以来,我省提出,要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纲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实施“1231”制造业振兴升级计划,聚焦稳增长和促投资两大关键任务,建立一套抓落实保障机制,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省工信厅日前发布《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2024年行动计划》,确立年度推进目标:以轨道交通、智能煤机、工程机械等领域为主要发展方向,突破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瓶颈,培养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全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供应链稳定性和配套能力。并提出,到2024年底,力争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950亿元,增速达到12%。

作为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太重集团目前正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升级等举措,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太重集团以智赋能,为起重机安装远程智能化操作系统,打造系列“智慧+装备”典范。  

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太重,是拥有70余年光荣传统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2017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对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寄予厚望。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近年来,太重瞄准高端制造领域,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创造着新的更大成绩。

自动化率100%、行业内最快6分钟生产一件马达座,又一黑灯生产线成功下线;国内首次将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挖掘机;上百台新能源动力高空作业平台全电起航、交付用户……

向“新”向“智”向“绿”的太重,正在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全省制造业振兴升级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

向“新”强内力

夏至伊始,满目新颜。6月21日,走进太重集团总部的故障诊断与测控技术实验室,技术中心基础研究所所长李瑞斌与团队成员一起,正在就国家CX工程新一代大型核电起重设备进行不同极限载荷的计算评估,并通过迭代一步步突破着行业技术限制。

我国核能安全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第四代核电技术对太重核电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们正在攻关的这个项目是用户提出的新要求,是从‘0’到‘1’的探索,可参考数据不多。”李瑞斌介绍。太重作为国内极少数具备为中核、中广核、国核设计制造各类大型核电起重设备的厂家,面对行业难题,只有背水一战勇闯“无人区”。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太重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产化”产品定位,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前瞻性创新、市场用户需求的其他领域全面发力。

太重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区是世界上单一工厂规模最大、工序最全的挖掘机智慧工厂。

2024年,太重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并拿出1854万元重奖人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创新子落,满盘鲜活。行业首创将“整体式结构”应用于305穿孔机海外项目,推动我国大型穿孔机主机架设计从传统“分片式”步入全新“整体式”时代;行业首创-50℃防物料粘连铲斗,太重挖掘机在国内任何极端天气下运行如常;行业首创“采煤机滚筒无火花系统”,采煤过程火花产生率较之前降低95%……今年上半年,一项项紧扣应用场景的“行业首创”技术攻关成功并实现应用。

向“智”增动力

一台台AGV及无人叉车穿梭在厂房内,桁架机械手通过“智慧大脑”精准工作,RGV、堆垛机、线边立库联合实现物料工位边出库,零部件“摇身一变”成为一台整机,这是太重刚刚投产的纯电绿色动力高空作业平台装配厂房内的生产场景。

“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支持下,我们具备了年产1600台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和8500台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的能力。”太重高空作业平台产线技术负责人吕磊满是自豪。

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太重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

随着太重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投入使用,公司大力推进“灯塔工厂”“智能工厂”“黑灯工厂”建设,首创了重型机械行业“混合套料、集中下料”的智能下料中心,打造了平均每4.4分钟一台挖掘机下线的智慧产线,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大型装备智能制造工厂建设和运营模式,并围绕做精批量产品,正积极打造更多的“智慧工厂”。

以“智”提质。太重深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将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与公司工程起重机、矿用挖掘机、冶金设备等传统产品深度融合,如今“智”力在线的太重装备活跃在大型水电站、内蒙古能源煤矿、甘肃及河南钢厂等用户现场,证明市场对太重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认可。

向“绿”注活力

不久前,登上初三物理考卷的太重25吨甲醇汽车起重机“火”了一把,标志着开创工程起重机甲醇应用先河的太重装备受到了公众高度关注。

绿色是太重装备的鲜明底色。立足资源型大省的基本省情,该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品开发设计全过程,以完善满足不同用户场景需求为目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自主设计研发纯电、氢能、甲醇等多种新能源动力装备,打造绿色工程机械的导向清晰可见。

如今,再次走进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车间,高智能、快节奏生产背后的绿色气息扑面而来。顺着该公司电气专办张雪婷手指的方向,一台使用智能燃控系统的加热炉引起记者注意。

“这台设备我们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三维模型实现钢坯温度实时跟踪,可自动获取炉内钢坯的温度分布,使加热工序能耗降低10%。”言语间映射出该公司近几年以创新持续赋能发展的亮眼成果。

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太重将绿色制造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推动发展方式变“绿”。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多能互补、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区节能减排、新能源产业园区保障供暖制冷设备能效水平,“高效、清洁、低碳、循环”成为各园区发展的鲜明特征。

2023年11月,太重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和新能源产业园区双双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这既是对公司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国企的社会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太重发展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总结过去,我们坚定扛起‘共和国长子’的使命担当;立足当前,我们以坚定的信心推动企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面向未来,我们还要用全面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崭新业绩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增添光彩。”太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珍堂说。

特写1

超低排放 让焦化产业更绿色

“产品质量好、智能化程度高,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大幅提升了我们绿色生产的能力水平。”6月19日,山西焦化行业用户反馈太重焦化设备的使用体验时连连称赞。

在焦化领域,环保就是生产力。日前,太重焦化领域又一新研发成果——焦化全流程除尘超低排放系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形成多个核心专利,以卓越的性能和环保效果,在焦化装备市场备受青睐。

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是指所有生产环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及运输过程,须达到超低排放要求,颗粒物超低排放限值为10毫克/立方米。为什么焦化设备要除尘超低排放呢?目的就是推进焦化行业全流程、系统化环境治理,提升精细化环境管理水平,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以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炼焦”给人的印象是高温、炙热、烟尘浓而多,污染大,如何降低污染成为关键。为解决这一行业难题,太重集团研发的焦化全流程除尘超低排放系统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设备。太重攻关团队围绕焦炉炼焦全流程生产线,提出了焦炉机械设备+环保治理设备“一揽子”解决方案,让烟尘无处遁形。

“我们自主研发的地面除尘系统核心专利技术,实现了炼焦前、中、后全流程全系统除尘,就像给炼焦各工序安装了一台大型油烟净化一体机。”太重攻关团队成员仵晓强给出了形象比喻。团队成员以用户痛点为核心,反复琢磨、逐项突破,多项针对性专利技术应运而生,实现了“抽+净+排”全面收集治理,以源头削减、过程减量、全程治理、闭环管理为思路,助力烟尘排放满足国家标准。

为实现根本治理,太重攻关团队聚焦源头防控,全力推进焦炉煤气干法脱硫技术创新。“研发过程中,我们凭借智慧系统提升净化效能,总硫量排放比国家标准要求低30%以上。”攻关团队技术负责人张海啸说。

通过系统整体高效运作,太重超低排放焦化设备不仅实现了对烟尘的严格净化,还提升了能源利用,排出的灰尘得到了充分回收并利用在配煤工序,实现了无污染和资源再利用,为用户带来双赢。

特写2

享誉四海 轨道交通天地宽

太重集团制造的车轴和车轮,如今已经成为享誉四海的拳头产品。

在南国福州,配备太重集团制造车轮和车轴的地铁滨海快线首列车近日正式亮相,成为助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建设的生动实践;在英伦三岛,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公司”)以“0”项不符合的审核结果,高标准高规格顺利通过英国RISAS审核认证,进一步增强了海外用户信任度。

“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2017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对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寄予厚望。7年来,轨道公司提升产量、拓宽销路、打响品牌的步伐愈发坚定。如今,公司主要经营指标明显上升,相较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107%,利润增长397%,产值增长107%,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66%。

据了解,福州地铁滨海快线作为福州“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战略发展的快速轨道交通走廊,是福建省内首条实现公交化运营的城际铁路,在乘客体验、综合检测及行驶安全等方面均有着更高标准,因此对轮轴产品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项目实施过程中,轨道公司在技术上追求卓越、生产上精益求精,最终实现了乘坐体验、安全性能、动拖比优化以及智能运行的全面升级。

RISAS是英国铁路协会制定的一套针对铁路行业供应商认证体系的标准要求。在为期三天的评审阶段,专家组从质量目标、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合同订单等方面对轨道公司进行了全面审核,并深入生产现场细致审核生产过程、产品实物、产品标识和追溯等。通过RISAS认证审核,意味着轨道公司在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管理体系等方面得到英国铁路行业的充分认可,为该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打开畅通资质大门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交通强国”战略全面实施,轨道公司积极拓展轨道交通市场,从高铁到地铁,从抗寒到耐热,凭借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改善产品性能,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轨道交通需求,与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合作结出累累硕果,为中国高铁建设和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持续注入新活力。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