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杂志专访丨“国家卓越工程师”玉柴股份林铁坚:为汽车打造“最强心脏”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4-07-19 16:31   来源:玉柴股份

报道全文如下

很多人初次见到林铁坚时,都觉得他文质彬彬,说话不急不躁、语气温和内敛,加上稳重的举止,颇有外交官的风度,与“柴油机”三个字有点不搭。

但在母校天津大学,林铁坚有个响亮的称号——“柴油机探路者”。从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在跟发动机打交道,不仅研发了中国第一款满足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国六”)的柴油机,也研发了中国第一款商用车燃氢发动机,还有中国第一款柔性燃料发动机、第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智能控制器……一次次“闯关”成功,铸就了国产动力装备的一个个高光时刻。

“我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林铁坚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他祖籍浙江,但出生、成长都在天津。孩童时期,林铁坚特别喜欢汽车,少年时代更是酷爱摆弄机械装置,这些设备是如何运转、产生动力的,令他十分着迷。

1994年考大学时,林铁坚听说天津大学在发动机研究领域的实力很强,就填报了该校的热能工程系,被顺利录取。之后,他在天大的校园里度过了11年的时光,一路读完本、硕、博,又做了一年半博士后,直到2005年底出站。

“寒冬腊月,年近六旬的老教授为我们讲授材料力学时挥汗如雨的场景,历历在目。我也忘不了我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逐字逐句地为我修改将要发表的第一篇硕士论文,教导我学术论文的写作要逻辑严谨、文字精炼。”林铁坚回忆道。

硕士研究生期间,他进入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感受到老中青三代科学家的传承,尤其是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对他影响深远,“这种精神基因渗透到了我们的血液中,指引着我们今后的方向”。

攻读博士阶段,林铁坚在导师的带领下,做了一些比较前沿的探索性工作。他对记者坦言,在产业界,当时国产发动机的整体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像汽油机,我们的工厂大多通过合资引进国外的汽油机产品,而在商用车柴油机领域,国内还在用纯机械的燃油泵控制喷射,和电子控制完全不沾边,而欧美国家的柴油机已经进入完全电控的时代了。”

但在高校里,我国的科研水平与西方的差距并没有这么大。当时,苏万华院士团队已经开发出电子控制的喷射燃油系统,只是还没到产业化阶段。用林铁坚的话说:“国内很多团队在实验室里可以做出许多超前的东西,与外国同行基本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

博士毕业后,他又通过博士后阶段给了自己一个过渡期,与企业有了更多合作,加深了对产业的了解,后决定到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柴)工作。

刚参加工作时的林铁坚

离开大城市、离开家乡,远赴2300公里之外的西南边陲小城玉林,林铁坚当时的这个决定让身边朋友及师长感到不理解。

“很多人问我,人人都去北上广,你为什么去这么偏远的地方?坦率地说,首先是我自己想去企业,通过开发实际产品发挥自己的价值;其次是当时我的一个师兄已经到玉柴工作两三年了,很受公司重视,团队的科研条件和氛围都非常好,所以也是他把我‘拉’到玉柴的。”林铁坚对记者说。

那时,全公司的博士毕业生只有六七人,林铁坚的学历背景很突出,大家觉得他肯定会待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没想到,他选择扎根生产一线,从普通技术员做起,沉下心来向技术工人学习,每天钻台架、做实验,一遍不成功,再来第二遍。

“有人觉得学历高的人在入职时应该有起点更高的岗位,但我不这么想。我认为不管有多高的学历,都要从基层做起,这是必经的过程。企业技术研发人员更是如此,因为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产品开发流程和企业运作机制。”林铁坚说。

“他从不摆博士架子,有活儿和大家一起干,上手又快,懂得又多,能力很快就凸显出来了。”林铁坚的同事陶泽民回忆道。

那时林铁坚每天早上7点半到实验室,手里拿的不是记录本就是手提电脑,大部分时间守在发动机台架旁。一到夏天,他满身汗渍和油污。一年多后,成果显现出来——通过性能优化,新的发动机在市场上取得了亮眼的销售成绩。

从此,在发动机的研发道路上,林铁坚一路领跑。他入职时,“国二”标准刚刚实施,到了“国三”“国四”“国五”阶段,他所主持开发的柴油机都是国内第一款满足新排放标准的,而且要比排放法规的实施时间提前3-5年。

2016年,国家排放法规再次升级,柴油发动机领域迎来了当时全球最严格的“国六”排放标准,其高技术门槛让不少企业望而生畏。3—5年内,如果国内柴油车都能满足“国六”,中国汽车业的排放标准就基本实现了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轨。

对林铁坚来说,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从2015年就开始了。如果仅仅是技术升级,满足“国六”标准并不是特别难,最难的点在于,新产品要同时满足高环保、高适应性、高性价比,通俗地说就是物美价廉。

“欧洲车企通常是一个厂家只开发一个品牌的发动机,比如奔驰只研发适合它自己车型的发动机,但我们的产品要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林铁坚说。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各行各业在不同环境中使用汽车时,对发动机的性能也有差异化的需求。华北平原的公交车、西北戈壁的大货车、南方亚热带的冷藏车、青藏高原的起重机……一款发动机要适应多种地理环境、气候,技术含量可想而知。

在此基础上,国内客户对产品性价比的要求也很高,如果发动机油耗大、成本不划算,市场是不会买账的。

“我们要让新产品的性能在所有需求的边界之内。”林铁坚说。以此划线,所有的老产品都被淘汰了,而新产品甚至连一张图纸的雏形都没有,所有工作都要从零开始。

技术攻坚无异于一场战役,2016年是林铁坚最繁忙的一年。他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是与团队讨论技术方案、做实验,就是出差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各种材料。“但不管多忙,他都尽量参加科室的周例会。”玉柴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田翀告诉记者,这个制度是林铁坚设立的,“他对员工要求很严格”。

“他的技术拔尖,但虚怀若谷,也不好争论,总是听别人把问题说完再讨论,喜欢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玉柴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覃星念这样评价林铁坚,“尊重员工,能听员工意见,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林铁坚与团队成员研究技术方案

2018年1月,林铁坚带领团队研发的“国六”发动机正式问世,2019年开始小批量投放市场,在实际中不断改进提升,目前各项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越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竞争力。

2020年,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寻找清洁替代能源,成为汽车发动机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之一。

林铁坚和团队在辗转调研多个地区、充分了解行业情况后,把目标瞄准了燃氢发动机的开发。

氢气的燃烧极限宽、点火能量低,可以实现零碳排放,非常适合作为发动机的燃料。但在全球范围内,燃氢发动机的研发都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没有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仍然需要从零开始。

林铁坚带领团队摸清了燃氢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和结构特性,确定了技术路线和方向,但又受困于一些应用难点。比如,氢气非常容易发生爆炸,如果解决不了异常燃烧的问题,就无法使发动机高效运转。

“尽管很难,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林铁坚说。他和团队又开始了一轮轮探讨,经常在办公室忙碌到深夜。经过数十次的仿真实验和评审后,终于拿出了最优设计方案。2022年,中国最大排量、最大功率的燃氢发动机YCK16H正式发布。

2022年,林铁坚出席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对研发人员来说,挑战越大,成就感就越大。当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问题、开发出获得客户认可的产品、为动力装备领域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时,成就感是难以形容的。”这种成就感也为林铁坚当年的决定做了诠释。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自己所热爱的科研工作,从普通的工程师逐步成长为团队带头人,林铁坚觉得充分实现了自我价值,“这种存在感和价值感是北上广给不了我的,大城市的繁华并不总能带给你内心的繁华”。

目前,在燃氢发动机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并驾齐驱的状态。对于未来,林铁坚信心满满。“我国团队的研发投入、工作效率都更高。比如我们的发动机台架是24小时连轴转的,大家三班倒在现场盯着,周六工作是常态,只能尽量保证周日休息。但这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我们不被‘卡脖子’,大家虽然很辛苦,也觉得值得。”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