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产业工人特别是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是链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的重要桥梁。
在临沂客户端讯 “新时代产业工人可以像科研人员一样工作,发明创造、奉献价值”,这在山东临工机械集团(山东临工),已经是经“百炼”而成的事实。
2022年,山东临工维修电工邱峰荣获首届“鲁班首席工匠”荣誉称号;2023年,高级技师乔良雨荣获第六届“齐鲁工匠”荣誉称号,装配钳工朱建华荣获第五届“沂蒙工匠”荣誉称号……这些“大国工匠”们,无一例外都是来自山东临工的一线工人。
在山东临工,创新从来不只是科研人员的事,同样成为一线工人的“专利”。多年来,作为全省、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单位,山东临工持续开展“一全二创三结合”全员创新活动,持之以恒激发全员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全员创新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力度之大、措施之实、成效之显前所未有。
从星火到燎原:全员创新蔚然成风
“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维修电工,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跟科研创新拉上‘关系’。是集团给我们提供了一片创新的沃土,让我们工人在创新活动中‘挑大梁、唱主角’。”获得全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二等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临工挖掘机事业部设备维修电工秦立山对此深有感触。
在山东临工的各个生产车间里,都有为工人专门开辟的“改善超市”。这里,切割、焊接、机加工、装配等设备和工具以及材料等一应俱全,有创新想法的工人可以在这里改造设备、改善工序等。
“临工的创新驱动战略,是从全员创新起步的。”山东临工党委书记、总经理文德刚介绍。开展全员创新,山东临工根基深厚、条件充足。2014年,董事长王志中提出了“一全二创三结合”创新管理模式,即推动一线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结合,全员参与进行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成为山东临工创新驱动战略的新引擎。一系列促进全员创新的方案措施随之相继出台实施。
创新不但要有想法,还要有帮助想法落地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对此,山东临工安排专项预算不吝投入,改善超市就是其中一项。此外,还依托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立足岗位搞创新,做到“人人有项目、事事有改善,月月有成果。”
在完善创新运行机制上,公司先后创新发布和持续修订了关于创新项目、成本节约项目、合理化建议的奖励管理办法、技术改造的相关制度、标准和流程,并通过年度评比、季度奖励、月度例会等机制,激活全员创新活力。
“我们现在是主动向生产领域的痛点、难点、堵点进攻,开展技改创新。”秦立山说。近年来,他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完成了20多个重要技改项目,获得9项专利,创造效益上千万元。
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人人都成为出色的创新源,全员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的主题。“人人有创新能力,事事有创新空间”的创新观,在山东临工真正落到实处。
从开花到结果:成果转化蔚为大观
全员创新的热潮中,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如果不能转化应用,也只能成为企业统计表上的“无果之花”,不能带来实际效益。为此,山东临工积极推动全员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在山东临工的生产厂区,最活泼“卖力”的就是数百台大大小小的AGV(智能运输车)了。它们有条不紊地自动穿行厂区,把各种零部件快速准确运送到各条生产线、各个工位。而在仓库里,各种型号的AGV“整装待发”,被销往全国各地。
这种由全国劳动模范、鲁班首席工匠邱峰主导研发的AGV小车,已经由第一代磁导航迭代研发到第五代北斗导航,载重量也从最初的0.5吨提升到现在的90吨。它们不仅在集团各车间配套使用,每年为企业节约可观的费用,还成为外销的“拳头”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
据统计,近年来,山东临工职工每年提报合理化建议2万多条,完成创新项目1000多项,取得专利700余项,累计创造效益数千万元。
辉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山东临工系统而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
集团重视职工创新项目激励,每年为各类创新成果发放奖金500余万元。同时,对取得创新成果的职工在培训教育、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创先争优中予以倾斜。
通过打造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山东临工实现了让创新成果突出的职工和集体“名利”双收。目前,集团已评选167项创新成果,以项目主要成员的姓名命名,在集团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我的第一个创新成果是改善完成U型生产线布局。这可以让班组的工友每天少走路、少弯腰,生产实现连续流,交货期由4天缩短为2天。得到了车间、事业部、公司到集团多个层面的奖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乔良雨说。现在,他是大家眼中有名的“创新达人”,已经带队完成了100多个创新项目,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创造效益近2000多万元。
5年来,山东临工共有32名“创新标兵”被推荐授予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邱峰、乔良雨、秦立山等一批敢突破、善创新的一线工人,被推选为集团乃至全市、全省的劳模工匠,成为新时代技能工人的好榜样。
从推进到升级:以人为本激活发展
发展无止境,创新不停歇,而这需要人才队伍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把促进职工提升素质、创新创效、成长成才作为产改核心任务,搭通道、拓渠道、筑赛道,全力打造与高端装备制造相匹配、与集团转型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山东临工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周维升介绍,山东临工正全力推动全员创新朝着体系化运作、品牌化建设的方向全面升级。
“韩国、法国专家的培训,教会我焊接技能的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这是我技能进步最明显的关键阶段。”挖掘机事业部结构件二车间动臂焊接班长马恒良这样说。他独创了被命名为“马恒良交错”的二氧化碳焊接法,攻克了一个个焊接技术难题。2015年,他解决了自动焊接中气孔缺陷问题,让焊接一次合格率由原来的24%提高到95%以上,在当年的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双代会”上荣获一等奖。
创新改善工作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学习提升。
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正是山东临工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关键环节。集团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产教融合中心,每年组织各类培训150期次以上,参训人员9000人次以上;实施“四级带徒”,依托技师工作站,进行了梯队式人才培养。
完善职工发展体系,创新搭建“五级五通道”职业发展模式,推动全员创新工作向更深层次延伸、更高层次迈进。“一线工人每两年评聘一次,可以通过技能鉴定和劳动竞赛等获取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等不同技能等级,并享受相应待遇。成绩突出、创新力强的职工可破格晋升。”机修钳工张在才介绍,他正是通过技能大赛获奖及多项技改创新项目,被评为齐鲁首席技师。他领衔的“张在才劳模创新创新工作室”,已实施技改项目10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目前,集团高技能人才占比达55%,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880余人。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鲁班首席工匠、齐鲁大工匠1人,齐鲁首席技师11人,市级以上技术能手、创新能手60多人。创新队伍不断壮大、创新活力充分奔涌、创造潜力竞相迸发,全员创新工作为山东临工带来勃勃生机。集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
供稿:沂河新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