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改革以来,公司走过了“整顿规范、改革建设”两大阶段,当前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未来将走向“创造引领”的新阶段。无论回头看,还是向前看,人才始终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因子”。
这一年,太重以求贤若渴之心重才用才、以活力迸发之制引才励才的初心未变,“引、育、留、用、服务”的人才闭环生态逐步形成,这是呼唤人才、造就人才的一年,更是需要人才、孕育人才的一年。
种下“梧桐树”,搭好“英雄台”,引来“金凤凰”。2024年,太重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87名,占总招聘人数的81.30%,其中包括9名博士,实现历史性突破,签约博士数量和高学历人才占比位列省属企业第一。
太重何以吸引人?博士们给出的理由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太重是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重型机械企业,有着光辉的历史,在太重工作值得骄傲。”
走进公司国际化人才培训班现场,一位90后小伙与身边的同事正在围绕课题进行互动交流。他叫丁伟,别看年纪小,却是清华大学物理学的博士一枚,他身旁的这位,同样也是一名博士,邱一平。他们一毕业就加入太重,为什么?丁伟笑着用三个词形容他眼中的太重:名号响亮、底蕴深厚、功勋卓著。
人才慕名而来,太重尽其所能培养。1200余场、16万余人次、1900余万元——这是太重集团2024年干部职工培训的投入和规模;年均增长29.5%——这是深化改革以来,太重集团培训费用的增长幅度。高投入、广覆盖、多样化的培训,为的是让高端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公司重视,自然干劲满满!他们一加入太重,就参与到多个挖掘机无人化关键控制技术的开发项目中,而由他们助力的国内首款3.6t全电遥控挖掘机只是开始,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首台、首创、首开先河的产品接续诞生!
“太重拥有清晰的战略方向,志同道合才能共创未来,我们的志向就是在太重实现自身价值。”
谈及入职后的感受,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博士陈江海第一个提到的是对太重产品理念的认可。“智能是太重装备的指挥中枢,绿色是太重装备的鲜明底色,我对这个理念印象深刻。就我个人而言,我专攻的仿真测试正是智能化极其重要的部分。加入太重,让所学知识从‘书架’走上‘货架’,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业。”
志同道合,大展宏图。他和团队先后完成了多款挖掘机的研发项目,其性能优越、节能环保的特性深受市场青睐,为太重打造完善的挖掘机矩阵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顺应国家政策导向,融入时代发展要求,太重发展的路子对了,就有了魅力。国内唯一集露天和井工于一体的智能采矿装备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挖掘机和新能源领域的上海研发中心、瞄准做精工程起重机产品的西安研发中心、主攻锻压、海工等领域的天津研发中心……太重全力打造的“一重点、一中心、多基地”的全球研发体系,是公司实现战略规划的“桥头堡”,也是各类人才大展身手的“聚集地”,终将会成为太重开拓市场的“杀手锏”!
“我来太重三年了,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研发,我觉得太重做到了。”
“走进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顶尖的科研设备、绿植繁盛的阳光房、多个休闲娱乐区域……这些细节无不展现着太重对创新、对人才的重视。”深耕矿山领域快三十年的工科博士赵波已经在太重工作了三年,见证了公司将承诺变为现实的诚意,发出如是感慨。办好人才关注的关键小事,才能让人才心无旁骛干大事。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完成了智能采矿装备传动系统的开发,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太重重视人才,还体现在重奖人才。在今年的科技质量大会上,太重以史无前例的1854万元奖励科研功臣!此外,开展的“揭榜挂帅”、SBU项目、“勇于挑战助跑摘桃”专项激励、对“精英管理、科技创新、能工巧匠”三类人才进行奖励……一项项举措,展现的是太重海纳百川的制度政策和广罗天下英才的满满诚意。“用真招实举加力、以真金白银加码,看到的是太重对人才的真心实意,唯有发挥更大价值才能不辜负公司的期望。”上海研发中心风电领域的两位博士——高海平、邓志党为太重的关心关爱点赞,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越来越多的高端领军人才加入太重,是公司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一种表现,也意味着社会认可度和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这样的太重值得期待~
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太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抛出橄榄枝,为共同做强装备制造业,担当使命、实现价值。这样的太重值得加入~
大有可为的你们,不必张望,只管攀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