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清华大学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
“青年命运共同体,提升全球胜任力”号召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于2025年寒假开展前往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研究生海外实践
本次实践旨在开拓国际视野
提供国际化的学术、产业、文化交流平台
助力人才全面培养
为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2025年1月20日,“智造新程,卓越印迹”实践支队成员赴印尼雅加达,与三一重工印尼公司代表开展交流座谈会。期间,清华大学车辆学院2012级硕士校友、三一重工印尼公司高管李导及三一重工印尼公司重机事业部工作中心主任吴工应邀接受专访,就三一重工印尼公司的基本情况、出海生意的难点以及主要产品型号和应用场景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座谈会现场
人物简介:深耕行业,放眼全球
李导
李导,清华大学车辆学院2012级硕士校友,现任三一重工印尼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战略规划与市场拓展。深耕工程机械行业多年,李导在海外市场拓展、跨国企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吴工为三一重工印尼公司技术骨干,专注于产品研发与技术支持,尤其在中小型挖掘机的设计与应用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扎根东南亚,助力基础设施建设
谈及三一重工印尼公司的基本情况,李导介绍道,三一重工印尼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雅加达,是三一重工在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布局之一。作为三一重工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尼公司主要负责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以及本地化生产。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这为三一重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港口、矿山等大型工程项目,同时也为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设备支持。
在本土化方面,李导强调,三一重工印尼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确保客户能够及时获得技术支持与设备维护。此外,三一重工还与本地供应商合作,逐步实现部分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同时,公司注重人才培养,雇佣了大量本地员工,并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培训,帮助他们快速融入三一的企业文化。
李导介绍三一重工印尼公司基本情况
出海生意: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谈到海外市场拓展的难点时,李导指出,出海生意充满挑战。首先是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需求、商业习惯和法律法规都有所不同,这对市场调研和产品定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是本地化运营的复杂性,比如在印尼,三一重工需要适应本地的政策环境、劳动力市场以及供应链管理。此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三一重工需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才能与国际巨头抗衡。
吴工补充道,从技术角度来看,海外市场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与国内有很大差异。例如,印尼的气候湿热,设备需要具备更强的耐腐蚀性和散热性能。此外,不同国家的施工标准和环保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三一重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逐步克服了这些难题。
中小型挖掘机的全球布局
在介绍三一重工目前主要的型号产品和应用场景时,吴工表示,三一重工的产品线非常丰富,涵盖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多个领域。在印尼市场,中型挖掘机SY215和SY235非常受欢迎,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在美国市场,三一重工主要提供中小型挖掘机,如SY16C和SY35U,这些产品以其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特点赢得了客户的青睐。
李导介绍三一重工中小型挖掘机
结语
本次访谈中,李导和吴工以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三一重工印尼公司的发展蓝图,并深入剖析了海外市场拓展的机遇与挑战。他们的分享不仅展现了清华校友在全球化舞台上的卓越表现,也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三一重工的海外征程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探索、创新与突破的生动缩影。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中国企业勇敢“出海”,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全球竞争中,技术、文化与人才的融合是成功的关键。未来,期待三一重工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本地化战略为支撑,书写更多“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辉煌篇章。
李导专访现场
三一重工印尼公司人员与支队成员合影
成员感悟
李导和吴工的分享让我深刻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文化融合同样重要。在全球化时代,只有尊重并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市场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这不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王子萱
2
通过访谈,我了解到海外市场充满了机遇,但挑战也无处不在。三一重工在印尼的成功经验让我明白,企业要想在海外立足,必须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同时注重本地化运营和人才培养。这让我对未来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充满信心,也让我意识到我们肩负的责任。
—— 于济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