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智慧农业水稻全程智慧种植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5-05-21 09:26   来源:中联重科ZOOMLION

5月12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在《智慧农业在行动》专题中,将中联智慧农业水稻全程智慧种植模式作为地方实践典型案例发布。该案例展示了中联智慧农业在水稻种植领域的创新成果与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智慧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权威认可,也为全国农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全文。

典型案例:水稻全程智慧种植模式

一、基本情况

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智慧农业”)是中联重科旗下二级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2016年中联重科在安徽省芜湖市流转2000 余亩土地试点建设智慧农业科研示范基地,2018 年开始探索研究大田作物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种植技术,2019 年完成第一季水稻数字化种植。 2020 年 9 月,中联重科水稻数字化种植技术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在国内率先实现水稻数字化、标准化种植。 2021 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二、信息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一)生产实际问题

中联智慧农业水稻数字化种植模式解决了种植管理粗放、有效生产数据获取难、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实现水稻种植全过程精准管理,降低化肥农药用量,提升水稻品质,帮助农户节本增效增收。

(二)做法模式

一是建立多维度、低成本数据采集体系。 基地通过安装气象站、虫情测报灯、传感器等田间物联设备,并利用卫星、无人机、智能农机等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建立了利用天(遥感)、空(无人机)、地(传感器)、人(传统经验)、农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实现低成本、全方位数据采集。

二是建立大数据驱动的水稻标准化种植体系。 将水稻种植过程分成播种、移栽、分蘖、孕穗、成熟等13个环节,并细化出品种选择、播种密度、氮肥用量、田间水分管理、病虫防治时间、收获时间等49个决策点,通过10大算法、23 类模型对水稻全生命周期进行管控,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信息的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投入,支持种植者在最佳时间做出最佳决策。

三是建成中联智农云平台及用户APP。以智能决策系统为核心搭建中联智农云平台,实现数据的动态、自动化分析处理并反馈结果,即在农业种植全程中以数据为支撑,以数据模型建设为核心,输出种植各环节的精准决策点,全过程指导用户种植,实现精准管理、监测农田的效果。依托平台开发了一个简单易操作的“中联智农云 APP”,实现对基地的农事指导、长势分析、数据记录、产量评估、经济效益分析等功能,便于科学化、标准化种植,并为区块链溯源的生产端提供准确数据。

四是建成区块链追溯平台。平台将农场、粮厂、品牌商、烘干厂、加工厂、储存厂、消费者等用户关联起来,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平台,建立透明、真实、可信的溯源标准、数据体系和用户界面,实现数字大米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五是示范推广智慧“芜湖大米”种植。 中联智慧农业在芜湖以打造“芜湖大米”品牌为核心,在全市范围遴选157家粮食种植经营主体,开展智慧“芜湖大米”种植基地建设。 中联技术服务小组对种植全过程实行全方位跟踪技术服务,指导最佳时间做出最佳决策,推广水稻数字化种植,在芜湖市推广面积已达28万亩。

六是构建芜湖稻米产业互联网平台。 汇聚水稻种植上游农资供应商、中游种植大户、下游烘干加工企业,以及农业金融保险等服务商为农民提供产业服务。 通过稻米产业互联网平台,芜湖市农业农村局也能实时监控经营主体、种植面积、农事进度、补贴核查等稻米产业全貌。

(三)技术创新

一是在耕整地环节。 运用卫星数据指挥旋耕机等智能农机,对土地进行规模化平整,精准控制农机耕作区域、面积、深度等,提高农药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在插秧环节。 推广有序抛秧机等智能农机,实现机械化有序耕种,确保秧苗密度统一,提高田间管理效率。

三是在田间管理环节。 设置小型田间气象观测站、多光谱无人机、360 度高清探头等设备,实时监测田间小气候,全天候掌握农作物长势情况,为田间管理提供依据。

四是在施肥环节。 通过肥料传感器,收集氮、磷、钾等离子交换率,推算秧苗需肥量和土壤肥料利用率,进行精准施肥。

五是在病虫害防治环节。利用孢子捕捉器、智能化虫情测报灯实时测算病虫害的数量、种类,后台分析灾害发生程度和危害程度,通过手机APP及时告知农户防治时间、防治区域、防治办法。

六是在灌溉环节。 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根据水位传感器判断田间需缺水情况,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智能化灌排。

七是在收割环节。 运用AI收割机动态收集粮食产量、作业位置、含水率、含杂率、病虫害等数据,通过传感器上传中联智慧农业云平台,实时分析调整农机作业高度、行驶速度、风机功率等,有效降低稻谷损失率。

三、成本效益

据测算,数字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每亩氮肥、磷肥、农药用量分别减少32.5%、16.8%、38%,亩均节约投入品和人工成本128元;水稻品质提升,每亩稻谷毛收入增加约370元;经过专家测产,数字化种植技术较普通种植技术增产10—15%。同时,数字化种植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有效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问题。水稻数字化种植单套生产设备价格 17.5万元,可覆盖面积2000 亩,使用期限10年,硬件设施投入每年大约 8.5元/ 亩,智慧管理服务费年均6.7元/ 亩。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