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西部,主要矛盾何在?我们应如何认识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力群研究员日前对记者阐述了他对开发西部过程中人、地、水三者关系的看法。
刘力群指出,我国虽然国土辽阔,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山脉、丘陵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2/3,而平原、盆地和沙漠、戈壁及塬面完整的高原等平地型土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3。在这1/3的平坦土地上,温暖湿润、适宜人类耕作和定居的平原土地约17亿亩,还不到国土面积的12%。不妨比较一下: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但平原面积占国土的70%,适宜耕作的土地高达90%。俄罗斯、加拿大平原面积更为广阔,就连自称国土狭小的日本,其平原面积亦占国土的24%,而这些国家的人口之和比我国还少。适用土地十分短缺,人口总数却居世界第一,90%的国民拥挤在不到国土面积12%的适用土地上,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现有的荒漠化地区,在公元10世纪前的唐代时,大都还是气候暖湿、水源充沛的农牧业区。今日400毫米等雨线(农牧分界线)以北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及河西走廊、新疆三大盆地,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平坦草原地区,当时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盛。秦汉唐千余年间,中原农耕民族北上西征垦荒,当时西北地区的人口甚至大大超过现代。刘力群指出,历史上的西部开发,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经济和文明高度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10世纪后,由于气候向干燥和寒冷变化了一个气候带,加之开垦过度、水源利用不当等因素,大面积的土地逐步退化为荒漠,多数人口南迁,留在西北荒漠的居民为了生存,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建立起以节水灌溉为主的抗逆性农业经营至今。
今天中国荒漠化地区居住了1.7亿多人口,分布着中国20%的耕地和85%的草原,也是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主要产地和储藏地区。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中国对荒漠化地区的开发治理也必须相应加强。刘力群认为,从今后20~30年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对土地和能源的需求看,占国土1/3的荒漠化地区将是主要的新开发区域。中国在人口达到零增长之前,还将新增4亿人口。中国今后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从生产和消费对耕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需求看,至少还需增加100万平方公里。而西北荒漠地区至少要承担80万平方公里。这是由于中国暖湿的东南地区已经人满为患,既无荒地可耕,耕地也不能再占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在西南云贵川三省,平地仅为3%(又被非农业用地占去大半),耕地的70%是山坡地,坡度在25度以上应退耕的就占1/4。比较而言,西北荒漠化土地虽然干旱,但因地势平坦人口稀少,交通等基础设施造价低廉,日照充分,对农牧业有利,反而较西南山区易于开发。何况西北荒漠又是中国主要的能源生产区和储藏地,即使环境恶劣也要开发。否则,中国既不能持续发展,也无法实现现代化。
中国因暖湿平原少,人地矛盾尖锐,对荒漠化土地的开发需求远比发达国家强烈。而中国调水改土历史悠久,半个世纪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对荒漠化土地的开发治理能力又比非洲国家强得多。因此,国际上目前流行的一种重防护而轻开发的观念对中国并不完全适用。
首先,在世界荒漠化土地的防治范围中,有人把极干旱区排除在外。理由是,根据非洲的情况和经验,干旱区的防治已很困难,对极干旱区既无能力也无必要防治。如照此观点,就要将中国近20万平方公里的极干旱区排除在外。但在这近20万平方公里的极干旱土地上,不仅有十几个依靠当地人民千余年努力开发建设起来的有水利设施保障的县城和农牧区,而且有着中国未来最大的石油产地南疆油田开发区,修筑了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中国在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有效开发治理和防护,现在该地区的供水、油料、食品等油田补给基地和人工果菜基地等绿洲比比皆是。因此,无论是着眼于历史还是基于今天的现实,我国都不存在“不须开发”或“无力开发”的情况。
刘力群指出,我国只能走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和治理的路子。西部开发的是极干旱区,是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也是最需要防治的地区。刘力群认为,在我国的荒漠化地区中长期防治方案中,如果仅有环保、林业等部门,而没有国家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和资源与经济开发部门参加生态防治领导机构,防治行动和政策协调必然会遇到开发与防治相矛盾的困难。水资源是荒漠化土地开发治理的关键,也是荒漠化地区各利益主体矛盾的焦点。解决此问题需要有明确的方针和缜密的计划。否则,则很可能出现防治计划与经济工作相抵触和冲突的情况,出现“你防你的,我干我的”的局面。
要开发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就必须解决缺水问题。由于西北地区大气降水很少形成径流,主要靠雪山冰川融水补偿地下水,所以,大规模开发必须从外流域调入水资源。中国已搞了40年南水北调的规划和工程准备。东线调水工程已完成一半,中线调水已近开工,西线的调水规划和工程准备也在进行中。南方余水从东线和中线调,可以大大减少华北平原对黄河来水的需求。这样,黄河上游30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大部分,可供河西走廊及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调用。西线南水北调是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产水区和西南地区江河的上游筑坝开河,是向西北荒漠直接调水的工程。这样,只要有数百亿立方米水资源调入西北地区,再加上黄河上游留给西北干旱地区的几百亿立方米水资源,西北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农田整治,以及土地恢复植被等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工作就可以全面大规模展开了。
刘力群认为,目前从防治的各区域看,在人口压力大、可利用水资源多的地区,应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中心进行防治,而在人口压力低、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应以植被的恢复为中心进行防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