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1-11-30 00:00   来源:工程机械商贸网

一、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目的和意义,但就其最

一、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目的和意义,但就其最


根本的目的而言,就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巡期间的谈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是要


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问题。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就不难看出,加快西部地区农


村的发展,在整个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确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西部概念,并不是单纯的地域概念,更主要的是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的概念。也就是说,现在被称作西部地区的12个省区市,实际上就是在


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省区市。1999年,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为4302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6534元的65.8%,相当于东部沿海10省市平


均水平10807元的39.8%。如果从居民收入的角度作分析,不仅能够看到西部与东部


沿海地区的差距十分明显,还能进一步看到,城乡之间的差距更为悬殊。1999年,城


镇居民平均实际收入最低的是甘肃省,为4502.26元,最高的是上海市,为10988.90


元,甘肃城镇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只相当于上海的41%。但以同样的这两个省市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来作比较,则差距更大。1999年甘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1357.28


元,上海为5409.11元,甘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上


海的25%。


但是,仅仅看到甘肃与上海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甘


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甘肃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的30.1%。显然,这个差


距超过了甘肃与上海两地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应该说,这种区域内城乡居民的


收入差距大于区域之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象,在西部地区是普遍存在的。


表11999年西部城乡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同上海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单位:


元;%)


省、区、市城镇居民农民纯农民收入相当于本省本省区城镇居民收


入相当于


收入(元)收入(元)区城镇居民收入(%)上海城镇居民收入(%)


内蒙古4798.522002.9341.743.7


广西5648.462048.3336.351.4


重庆5915.551736.6329.453.8


四川5510.001843.3433.550.1


贵州4953.171363.0727.545.1


云南6234.591437.6323.156.7


西藏6955.621309.4618.863.3


陕西4678.811455.8631.142.6


甘肃4502.261357.2830.141.0


青海4727.421466.6731.043.0


宁夏4508.881754.1538.941.0


新疆5359.701473.1727.548.8


注:1999年上海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为10988.90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1999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为5888.77元,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


2210.34元。在西部地区中,有3个省市(重庆、云南、西藏)的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另有3个(广西、四川、新疆)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0%以上,其他均


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以上。但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的农民人均收入,全部都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7个省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3。必须指


出的是,提出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强调西部地区内


部城乡差距的悬殊,而在于强调整个西部的经济落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西部农村


的发展更为滞后,在于西部地区的农民更为贫困。可以说,目前中国最贫困的人群,


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农村。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须使西部的农业和农


村经济有更快的发展,必须使西部农民的收入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否则,无论建设了


多少基础设施,投资了多少工程项目,对于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都不能


算是真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大现实意义


西部12省区市地域辽阔,国土面积达6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72.39%;1999年西部总人口3584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4%,国内生产总值


15354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74%。


1999年,全国总人口中,乡村人口为87017万人,占69.11%。而西部地区的总人


口中,乡村人口达27828万人,占78.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64个百分点。在西部


地区的全部从业人员(18139.9万人)中,乡村从业人员(14536.2万人)的比重高达


80.13%,比全国的总体水平(70.22%)高出9.91个百分点。在乡村从业人员中,从事


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占77.71%,比全国总体水平(70.18%)高出7.53个百分点。西部


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23.79%,比全国总体水平(17.65%)高出6.14个


百分点。农村地域广大和农村人口比重高,可以说是整个西部地区最为显著的两大特


点,而其中农村人口比重高和农村劳动力偏重于依赖农业来就业这一大特点,可以说


是造成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偏低,同时也是当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


原因。因此,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目标,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突


出的重要位置。就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积极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努力扩


大农民的就业空间,应该是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当务之急。


西部地区的农村发展,加强农业建设当然应当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如何发展农


业,则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西部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相对充裕,农民人均经营的耕


地为2.38亩,比全国平均水平(2.07亩)多15%。但要看到的是,处于西南的广西、重


庆、四川、贵州和云南,农民人均经营的耕地面积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川、渝


两地甚至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说西部耕地资源多,实际主要只是指西北


的耕地较多,而那里的农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则是水资源的明显短缺。我国全部耕地


的有效灌溉面积占40.9%,东部沿海10省市的有效灌溉面积占60.8%,而西部12省市


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只占29.9%。不解决水资源的供给和节约使用问题,西北的农业显


然难以发展。实际上,应该看到西部地区尤其是种植业的水平在现有的资源和经济条


件下其实并不能算低,其粮、棉、油、糖和烟的1999年单位面积产量,分别相当于全


国平均水平的83%、126%、78.8%、104.3%和96.1%。值得指出的是,西部地区稻谷


的单位面积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1.5%,而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只及全国平


均水平的72.2%。这进一步证明,只要是有水资源保证的地方,西部农业的发展水平


并不低,问题是多数地方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因此,西北地区的农业发


展,必须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在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积极


实行结构创新前提下,走出一条发展大农业和旱作农业的独特途径。而西南地区的农


业发展,则必须充分发挥其地形地貌多样性、生物资源多样性和气候资源多样性的独


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越是人均耕地资源稀缺,


就越是要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否则,人均半亩地、如果主要生产粮食,除了自


给就没有多少剩余,也就难以脱贫致富;只有更多地发展有特色的农产品,通过市场


交换,才能既满足自身的口粮消费,又获得更多的经济剩余。


1999年西部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1729.7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2210.34元)的78.3%,相当于东部沿海10省市平均水平(2667.31元)的64.8%。但西


部农民人均的家庭经营纯收入(1299.4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1448.36元)的


89.7%,比东部沿海10省市农民人均的家庭经营纯收入(1220.83元)还高78.63元,


即高6.44%。是什么原因造成西部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呢?最主要的,是西部农民的


劳务性收入偏低。在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占28.5%(630.25元),东部


沿海10省市农民的劳务收入更是占到了46.5%(1240.59元),而西部农民的劳务收入


在人均纯收入中却只占19.2%(332.89元)。这表明,西部农民的贫困,主要原因其实


不在于家庭经营收入水平低,而在于农村非农产业的不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城就


业的比重低,说到底,就是西部农民的就业更不充分。据国家农调总队的调查,平均


每一西部农民家庭在农业以外就业的人数(包括在乡镇企业中就业和外出打工者)为


0.29人,是全国平均水平(0.43人)的67.4%,是东部沿海10省市平均水平的(0.65


人)的44.6%。


全国平均每百农户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劳动者为12人,其中东部10省市平均有


27人,西部仅有3人。而每百户中外出打工的人数,除四川、重庆和广西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24人)外,西部其他省区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要增加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除了必须继续加强农业的发展之外,更


重要的应当是通过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来为农民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只有使农


民的就业逐步充分,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富裕农民的途径。这当然就需要跳出农业和农


村,从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中去寻找新的突破。


三、西部大开发中应当特别注重发展对扩大就业有重要贡献的民营中小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九五”期间,解决国有大型企业的问题,始终是政府


高度关注的问题,这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在我国的国情下,目前除了少数例外,大


型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的。除了所有制方面的原因之外,必须看到,大型企业尤其是


大型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大型工业企业的装


备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它的管理水平、人员素


质和产品质量也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在我国,这类企业所提供的利税,


又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度,解决好国有


大企业的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确实都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但是,如果说办好国有大企业是国之大计,那么,还应该说发展中小企业就事关


民生。因为大企业在任何国家毕竟都只有极少数,而大多数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都只


能有赖于中小企业。我国人口众多,在这一点上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以下有关工业企业的1999年的几组数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小企业在国民


经济、尤其是在民生经济中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关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即晗鄱?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数据。


这类工业企业全国共162033户。


企业总户数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162033(户)786414371139798


各类企业比重4.85%8.87%86.28%


工业总产值


72707(亿元)31582.219857.2031267.62


各类企业比重43.44%13.56%43.00%


二是关于全部工业企业的数据。1999年我国全部登记注册的工业企业总数为


792.99万户。


企业总户数792.99(万户)各类企业比重工业总产值126111亿元各


类企业比重


大型企业0.7864万户0.099%31582.21


25.04%


中型企业1.4371万户0.18%9857.20


7.82%


小型企业13.9798万户1.76%3126.62


24.80%


规模以下非国有企业776.79万户97.96%53404


42.33%


三是关于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状况。1999年我国在工业企业中的全部就业人员为


16235万人。其中全部国有及规模以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4428万人,占


总数的27.27%,而在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11807万人,占总数的


72.73%。值得指出的是,在全国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2412万人,只占我国


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14.86%。


由此我们已经看到,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的户数只占总户数的


0.28%;大中型工业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2.86%;而全部国有工业企


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只占全国工业企业就业岗位总数的14.86%。


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这些总量数据上,更反映在经济生


活的层次性上。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在小城市、县城及县


以下,通常不仅很难有大中型企业,而且也很少有国有工业企业。正因为这样,在生


活着10亿以上人口的县及县以下广大地区,大力发展非国有的中小企业,就具有极大


的现实必要性。一个时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县的经济不景气、财政困难、农民负担重


等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原因也在于既没有什么国有大中型企业,又没能发展起非国有


的中小企业。


在西部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所致,非国有和非公有制的经济至今发展水平仍


比较低。1999年,西部12省区市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总产值


中,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创造的产值占71.9%,比全国总体水平高出26.9%个百分


点。1999年西部地区全社会投资总额中,国有部分占61.5%,比全国总体水平高8.1


个百分点,比东部沿海10省市的平均水平高14.6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认为,西部


地区总体上就业机会不足,与非国有和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迟缓有着很密切


的联系。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根本出发点的高度


来对待,解放思想、优化投资环境,促使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有更大的发


展,才能为西部地区农民的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开辟现实途径。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