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我区扶贫开发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但是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和急需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是:封山禁牧后,县(区)、乡、村社会服务体系要尽快建立健全。
种草养畜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南部山区实行大面积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打破了千百年来农民的传统生产习惯。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农民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需要各有关部门服务好、配合好。盐池、同心以及海原北部这些传统养殖区,群众反映防疫工作滞后,草料准备不足,羊只存栏数下降。对于新开辟的养殖区的农民来说,涉及畜牧业生产的问题都是新课题,不仅是防疫,还包括饲草的储存、舍饲的方法、圈舍的建设、草料的搭配以及卫生、品种改良等一系列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健全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希望技术员进村入户,手把手教他们养殖、防疫等技术,使他们少走弯路。
目前,山区各县都把种草养畜作为主导产业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来抓,加之去年雨水好,各县种草面积大、进度快。但由于技术服务滞后,在品种的选育、栽培方法的指导、病虫害的防治、牧草的收割、储存和加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病虫害已成为制约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民急需技术人员指点迷津。
结构调整的出发点是发挥区域优势,面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封山禁牧后,各级政府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强劲,但在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和市场开发上下的功夫不够。农民对结构调整表现被动,还没有将“要我调”变成“我要调”,因此,一方面结构调整存在着“趋同”现象,另一方面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上,农民进入大市场的意识以及能力与结构调整不能同步。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好、服务好,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扶持畜草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未雨绸缪,以超前眼光拿出措施,尽快与市场对接,把资源变成商品,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源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