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主席先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北京,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主办的“流域综合管理与南水北调工程国际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水资源管理和大型调水问题,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此,我谨代表水利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中国是一个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水旱灾害频繁,水利一直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特别是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亿万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兴修水利,防治水害,初步建立了防洪保安体系,解决了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提供了全国近五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支持了工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水利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世纪初的20年,中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时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者的使命。当前许多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河湖干涸,地面下沉,水体污染,同时,洪涝灾害依然是心腹之患,传统的水利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经过认真反思和实践探索,水利工作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中国的治水思路实现了从“靠天吃饭”、“人定胜天”到“人水和谐”的历史性重大转变。
一、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指导水利工作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水利部正在积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给洪水以出路,解决洪涝灾害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管理,解决水污染问题”等四项战略措施,开展了生态修复、湿地保护、地下水回补、城市环境美化、水质改善、雨洪利用等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我们实施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使干涸多年的下游河道过流、台特玛湖重新进水并一度形成200多平方公里湖面;实施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使下游干涸了近10年的东居延海最大形成26.8平方公里的水面,干涸43年的西居延海重现碧波;两流域下游大片胡杨林复苏,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人民群众拍手叫好,国务院领导称赞“这是一曲绿色的颂歌”。
在黄河连续多年枯水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了黄河下游干流连续四年不断流,并进一步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构想;引长江水补济太湖,改善水生态环境;扎龙湿地补水、南四湖生态补水以及正在实施中的引岳济淀(引岳城水库的水抢救华北明珠白洋淀生态),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成功实践。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和批准的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将会极大地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逐步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建立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水资源分配体系,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水利部门已经把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水利部确立甘肃省张掖市等为首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验。目前试点已初见成效。张掖市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权交易为主的节水运行机制,在水量控制和经济利益驱使下,用水户有了自主节水的动力,初步改变了传统的以行政推动为主的节水模式。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取得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下游生态需水的双赢。
三、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立了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切实加强了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全面规划、合理配置、统筹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压力,需要对城乡涉水事务进行统筹管理。实践证明,水务统一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新型模式,是统筹解决城乡水资源问题的体制保证。近年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逐步探索建立了集城乡防洪、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管理职能为一体的水务局,促进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全国成立水务局及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一半以上。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等均成立水务局,实现了涉水事务统一管理。
水的利用关系到千家万户,水的管理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国内外的政府或研究机构开展水问题研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是对水利工作极大的促进和支持,我们期待着这种合作带来丰硕成果。
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