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来陕视察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大力提倡和推广。”这是党中央领导同志明确要求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的线型经济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线型经济是工业社会的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经济活动按照“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这样单一的不循环的方向运行。由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认为生产过程就是一种消耗资源的过程,因此直到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出路,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也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循环经济则不同,它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强调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要求努力做到“低开采、高利用、少排放”,其特征就是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这样的反馈式流程。我国西部地区共有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占全国的28.8%,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在这样的一个地区实施大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西部生态的恢复。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有一半的生态脆弱县和60%左右的贫困县在西部。西部地区土壤侵蚀面积达4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侵蚀面积的83.3%和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的60.56%。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约占其面积的70%,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西北五省区和内蒙古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化面积的71.7%。西部除四川盆地外,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其中西北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而年蒸发量高达1200毫米以上。西部地区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青海森林覆盖率仅为0.35%、新疆为0.79%、宁夏为1.54%、甘肃为4.33%。除新疆外,西北地区草原退化率也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甘肃草原退化率为45.17%、陕西为58.55%、宁夏高达97.37%。在这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若继续采取传统的线型经济模式搞西部大开发,势必进一步加剧对生态的破坏,经济发展也必然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约束;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生态得到修复,经济发展也才能走上遵循生态规律的正确轨道。
二、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西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全国55.2%的宜农荒地、75%的草地和56%的林木蓄积量在西部地区;全国2/3的石油可采储量、83.9%的天然气储备、38.6%的煤炭储量、23.9%的铁矿石储量、30%的锰矿石保有量、72.6%的铝矿石保有量在西部地区;全国76.85%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开发优势明显,但由于长期实行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也造成了严重消耗和浪费。只有改变以能源的巨大消耗和消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以能源低消耗和回收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西部地区宝贵的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包括陕西在内的西部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西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内分工格局中,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很不合理,其特征一是“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很大比重;二是传统产业占很大比重,其中大多数传统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既无法与东部的先进企业竞争,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2002年,西部地区GDP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国的18%和15%,但其排放的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分别占全国的24%和30%。西部地区万元产值排放的污染物,要比东部地区高出1-5倍。因此,西部地区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才能减少工业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进而促使西部经济结构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