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西部开发重点区域战略的空间布局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2-25 16:50   来源:科学新闻

受国务院西部办综合规划组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了“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课题,该课题同时被列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根据中央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西部办要求,

受国务院西部办综合规划组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了“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课题,该课题同时被列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根据中央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西部办要求,他们在以往大量科学研究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对西部重点地区深入的调查和严格的数据分析,完成了“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报告。报告对西部重点经济带的范围和等级给予了定位;阐述了西部主要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论证提出了各经济带主要区段的产业发展方向及重大建设布局;根据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要求,论证了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方案,提出并论证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途径;预测四个重点经济带大规模开发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演变及应采取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措施;根据“点-轴系统”理论和增长极理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应的空间分析技术,确定了四个重点经济带的空间范围。本刊摘登的是该报告的主要观点。


(一)有步骤地推进重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西部开发的关键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两年多以来,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生态建设上。在这些投资的带动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比前几年明显加快。表明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在把西部大开发工作推向深入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培育西部地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能力(即“造血”能力)。这涉及到重点地区的确定以及重点地区与一般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

根据国际经验,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存在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方式是强调社会发展(输血型),主要是通过扶贫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改善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种方式是强调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市场运作机制和必要的政府干预,使落后地区形成“造血”机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两种开发方式都应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而经济发展必然形成经济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即重点经济带。也就是说,虽然西部大开发政策本身是追求地区均衡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但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不能追求西部内部的“平衡发展战略”,而要突出重点地区的作用和功能。总的原则只能是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使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相结合。

建设重点经济带的理论依据是“点-轴系统”理论。该理论概括了生产力和全部社会经济客体空间集聚和演变的规律,是一种最佳的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空间结构模式。按照“点-轴系统”开发模式组织社会经济发展,可以科学地处理好集中与分散、公平与效益、从不平衡发展到较为平衡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点-轴”空间结构系统基本形成后,区域进入全面有组织状态。它的形成是社会经济要素长期自组织过程的的结果,也是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计划、规划的结果。

重点经济带是沿基础设施通道建设的、具有较强大经济实力且具有较密切经济和社会联系、具有基本一致的对外经济合作方向、具有一个或二个能发挥组织功能的一级中心城市的综合地域社会经济体系。建设重点经济带对西部开发更具有特殊的应用意义。西部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基础要素的空间格局造就了经济带的基础,即西部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大部分集中在交通沿线,现有的主要物流、人流、信息流等的通道方向基本是东西向的、指向海洋的。

(二)重点发展四条一级经济带和四条二级经济带

重点经济带一方面是空间开发重点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具体经济活动聚集地以及不同中心城市之间空间联系的载体和通道。它的选择既要反映现实的空间结构,也要体现发展规划的战略思想;既要考虑现实的综合运输通道及其附近的经济发展状况、也要考虑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地区和促进重要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的必要性。因而,重点经济带要么是由目前的综合运输通道联系起来的西部经济重心所在,要么是根据宏观发展环境应该着重建设且具有发展条件的地区。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对西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主要运输通道现状和规划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促进西部重点地区发展的目标,确定了西部开发的4条一级经济带和4条二级经济带。

一级经济带包括:(1)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东起陕西的潼关,西到新疆的阿拉山口。轴线上主要的城市有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渭南、咸阳、宝鸡、天水、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昌吉、奎屯、石河子等;(2)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东起重庆的万州,沿长江到重庆市区后分为两支,一支沿长江到宜宾,另一支沿成渝线和宝成线向北至成都和绵阳。轴线上主要城市包括重庆的市区、万州区和涪陵区,四川的成都、绵阳、德阳、资阳、内江、泸州和宜宾等;(3)南贵昆经济区。西起昆明,沿贵昆线和黔桂线经贵阳至柳州和南宁,再到广西沿海地区。轴线上城市包括昆明、贵阳、柳州、南宁、曲靖、六盘水、安顺、钦州、北海、防城港等;(4)呼包-包兰-兰青线经济带。东起呼和浩特,沿京包-包兰铁路经银川到兰州,再西延至西宁。轴线上的主要城市包括呼和浩特、包头、乌海、石嘴山、银川、吴忠、白银、兰州和西宁。这条经济带目前的实力虽然比较弱,但由于涉及内蒙古、宁夏和青海3省区的发展,从战略角度看应考虑为一级经济带。建设好这四条重点经济带可以使西部地区开发目标和全国的发展较好地结合起来,使西部各省区市及各部门有明确的一致的空间开发方向。

二级经济带包括:(1)川黔沿线经济带。北起重庆、经遵义至贵阳。川黔-黔桂-南防铁路一直是西南地区出海的主要通道。而且,川渝地区与贵州历来社会经济交往密切。将川黔沿线作为西部开发的二级经济带,可以促进南贵昆经济区与长江上游经济带之间的联络和交流;(2)广西西江经济带。西起柳州,东至梧州。南贵昆经济区内部多数城市与珠江三角洲存在不同程度的、较为密切的联系。该经济区既要共同营造好西南出海通道和出海口,也要共同加强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联系。建设好西江经济带可以起到联络南贵昆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的作用;(3)昆明-瑞丽经济带。自昆明至南亚有两条通道可选择,一是经大理和保山到瑞丽经缅甸进入印度洋,一是经玉溪和思茅到景洪进入湄公河流域。两条通道对西南地区意义都十分重大,但对于国家的作用各有千秋。昆明-景洪线可以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地区比较发达的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贸易合作,而昆明-瑞丽线则十分有利于我国进入印度洋。根据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后新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我们认为将昆明-瑞丽沿线作为西部开发的二级经济带意义更大一些;(4)西藏“一江两河”经济带。西藏作为我国的一个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结构都比较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政治意义很大,因而需要在西藏自治区规划和建设一条在西部开发中具有意义的重点经济带。“一江两河”地区最有条件成为西藏的重点经济带;其重点是拉萨至日喀则地段。

(三)以中心城市作为西部经济开发的主要支撑点

中心城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聚集地和支撑点。目前,西部地区有建制市160个(其中地级城市68个)。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辐射带动能力、综合竞争力、以及区位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分工各不相同。科学地确定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对实施“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空间开发战略至关重要。中心城市等级的确定不但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综合实力,也应考虑它的战略地位。

我们根据可比性原则、可获性原则、中心区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从城市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对外经济联系强度、经济产出密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与全球和全国产业分工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城市经济吸引范围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出发,选择了城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发展3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10个二级指标和36个具体指标,对西部城市的综合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考虑不同地区城市的区位特点和战略意义(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我们认为西部开发应该以下面四级共44个中心城市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具体方案为:

一级中心城市(3个):重庆、成都,西安

二级中心城市(3个):昆明、兰州、乌鲁木齐

三级中心城市(9个):南宁、呼和浩特、银川、贵阳、西宁、拉萨、柳州、包头、绵阳

四级中心城市(29个):桂林、防城港、梧州,遵义、安顺、六盘水,玉溪、曲靖、瑞丽,攀枝花、泸州、内江、宜宾,万州区(城区),克拉玛依、奎屯、石河子、哈密、库尔勒,酒泉-嘉峪关、天水、张掖,石嘴山、吴忠,鄂尔多斯,宝鸡、延安,日喀则,格尔木

我们还通过对主要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确定了西部地区重点经济带(区)的一些比较独立的经济空间单元。包括: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兰州-西宁-白银地区、银川-石嘴山地区、呼包鄂“金三角”、天山北麓地区、成都平原、重庆、滇中地区、黔中地区、桂北地区(柳州和桂林)、以及南北钦防地区。此外,宝鸡、宜宾、六盘水基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远离大的中心城市)可发展为比较独立的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四)科学地确定重点经济带(区)的空间范围

重点经济带(区)是西部开发空间重点的标志和抽象,因而对于具体的经济活动而言经济带(区)不存在明确的空间界线。但是,它同时也必须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实施区,即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界线。因此,科学地确定重点经济带(区)的空间范围是成功实施重点开发战略的重要基础,可以避免过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和过于主观的判断。

重点经济带(区)空间范围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依据“点-轴系统”理论,在所确定的重点经济带和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确定直接吸引范围,而后利用地理环境的遥感数据进行修正,剔除不适于发展的用地范围。首先,利用都市经济区理论和可达性模式来确定一、二级中心城市对周围县市的影响范围。其它级别的中心城市根据重力模型计算其吸引范围,并通过交通线修正。结果表明,受交通条件和经济总量等不同指标的影响,各级中心城市对周围县市影响的个数明显有差距。县市数量的多少总体上是与中心城市的等级和经济总量是呈正比的,同时受交通条件和行政区划影响。

其次,运用重力模型计算各级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各级城市之间的吸引系数值差距非常大,昆明与玉溪之间为1006.76,而拉萨和格尔木之间仅为0.04。(2)各级联系强度的城市对占总计算城市对的比值为:一级,2.7%;二级,4%;三级,12%,四级,26.7%;五级,54.6%。可以看到具有很强经济联系的中心城市相对很少,大部分中心城市之间仅有一般强度的联系。表明多数中心城市具有独立的吸引范围。

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不适宜发展用地较多,因而地理环境对吸引范围的影响非常大。在西南地区,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山地地貌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西北干旱区很大部分为沙漠或戈壁所覆盖,只有范围非常小的绿洲区域为干旱区的精华所在。半干旱区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特别是陕北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为草场严重退化的区域。因此,在确定理论上的吸引范围后,必须剔除受地形和生态环境影响的地域范围。

此外,在中心城市直接吸引范围不能到达的地区(如河西走廊等),以主要城镇为依托,以20公里为半径做出缓冲区。这些地段主要承担物质流动载体的功能,而不是经济活动聚集的功能。对一些分布较独立的城市,如延安、格尔木和库尔勒等,由于其周围条件的影响,并没有与其它城市有直接的经济联系或联系较少,只按照“点”确定确定其空间范围。

(五)三大都市经济区和七个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确定主要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主要考虑以下原则(1)中心城市是重点产业带(区)发展的核心和主体;(2)西部经济要融入全国和世界经济体系;(3)突出城市密集区带的地位和作用;(4)强调职能分工,构造协作型城市产业分工体系;(5)充分重视50-10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的发展,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弥补结构“断档”造成的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的缺陷。

根据这些原则,在广泛实地调查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西部开发应重点培育三大都市经济区(EMR)和七个城市群的基本思路。研究表明,以具有某种竞争优势的核心大城市为依托、具有密切内部垂直产业分工的都市经济区是全球化趋势下最具竞争力的一种空间组织方式。在西部地区应该以三个一级中心城市为依托,培育西安、成都和重庆三个具有全国意义的都市经济区,作为西部参与全国和全球经济的主要网络节点。此外,还要着力发展兰州-白银城市群,滇中(昆明)城市群、天山北麓(乌鲁木齐)城市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市群、银川-吴忠城市群、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北钦防)城市群和黔中(贵阳)城市群,使其成为西部经济的主要聚集地和“增长极”。

西安都市经济区以西安市区为核心,范围上可包括咸阳和渭南。应建设成全国经济重要的战略支撑点,西部开发的一级经济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物流中心,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龙头”。重庆和成都分别构成两个独立的都市经济区,同时也构成全国重要的双核城市群之一(其它类似城市群如沈阳-大连、北京-天津、郑州-洛阳、广州-深圳等)。两个都市经济区都应建设为全国经济重要的战略支撑点、西部开发的一级经济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成为西南地区发展“龙头”。其中,重庆可侧重于发挥西南地区制造业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成都应侧重于发挥科教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的作用。

将兰州-白银、乌鲁木齐-昌吉和滇中(昆明)三个城市群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西部地区的二级经济中心,成为西部开发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其中,乌鲁木齐成为我国面向中亚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基地,昆明成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战略基地,兰州成为西部主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另外,将呼包鄂“金三角”、南北钦防、黔中(贵阳)和银川-吴忠四个城市群建设为西部地区的三级经济中心,成为西部开发重要的支撑点;其中,南北钦防城市群成为西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出口加工基地,贵阳成为南贵昆经济区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呼包鄂“金三角”成为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的主要制造业基地之一。

除上述都市经济区和城市群外,西宁、拉萨、柳州和绵阳也应建设为西部的三级经济中心和西部开发重要的支撑点;其中柳州应成为西部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绵阳成为西部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

(六)重点经济带的产业发展应兼顾“富民”“强区”两个目标

2010年前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应逐步由面上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生态建设与重点经济带建设并重的发展阶段。在重点经济带(区)内,将推进工业化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目标。力争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西部重点经济地带(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平水平。

西部重点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是“强区富民”。在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上,要区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同的职责。据此,西部产业发展重点顺序应当是:与当地优势产业紧密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以军事工业为主体、军民两用相结合的现代机电工业;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特色农业基地与特色轻纺工业体系;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发的产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以旅游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物流和金融)为先导的新兴经济增长点。

陇海-兰新重点经济带: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军事工业和现代技术应用领域为主体,形成能源原材料与现代制造业工业、畜牧与经济作物种植业、旅游-金融-物流-商贸业等全面发展的产业体系。

长江上游成渝重点经济带:建设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在汽车与装备工业机械电子、生物制药、生态农业与食品加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实现新的跨越。

南贵昆重点经济区:建立以三个基地为支撑的特色经济区。即:亚热带特色农业与生态型日用轻纺工业生产基地、能源-磷化工-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基地、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服务业-旅游用品生产”基地。

呼兰-包兰-兰青重点经济带:构筑以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稀土精深加工等新技术应用产业为先导,以能源与高耗能工业、畜牧业及其毛纺-奶肉制品工业、商贸服务业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七)将高新技术作为国家扶持西部重点经济带发展的重点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形成竞争优势,加大对西部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实现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是必然之路。同时,西部重点经济带(区)也有可能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择优发展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西部地区明确的是,高新技术不仅仅是指尖端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与制造业密切相关,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生命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的同时,也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注重发展那些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的现代制造业。

目前,西部一些省市如陕西、四川和重庆的综合科技水平已居于全国前列。特别是,重点经济带(区)中的一些主要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重庆、兰州等)有为数不少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聚集了一批高科技人才。另外,一些具有西部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一些城市已初显优势。这些都是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基础。

西部重点经济带(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实施“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科技武装的传统产业、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三业并举、三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要明确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职能分工和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空间上,要加快发展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成绵-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带,强化以城市高新区为主的新的产业空间建设,结合地区优势,构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使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产业带、中心城市、重点园区相结合的网络化空间组织形式。

(八)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富民之路

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传统的农业结构转型及其空间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转型,必须立足于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模式带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建设,瞄准建成全国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生态绿色农业产品贸易中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空间布局优化,则要求西部地区内部寻找特色农业的优势区作为“发展极”,并配合适当的政策激励,促进特色农业的地域化、集中化、规模化和专业化。

伴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西北地区的重点经济带范围内已形成棉花、牛奶、羊绒、水果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特色产业。同时甜菜、马铃薯、优质粮油、牛羊肉、中药材、蕃茄、枸杞、制种业等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种植业也得到了培育和发展;西南重点经济带特色农业在全国农业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我国粮食、油料、糖料、茶叶、烤烟、蚕茧、柑桔、香蕉及生猪的重要产区。整个西部重点经济带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地域化、专业化新格局已成刍形,但特色农业总体规模偏小、区域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九)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地区实施重点开发战略的保障

基础设施既是西部开发的主要内容,也是西部重点经济带(区)建设的支撑保障系统。近年来,国家始终把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环保、生态、文教、卫生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基础设施规模、技术等级、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或改善,大大缓解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刚性限制作用。

但西部基础设施仍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整体发展水平落后,还不能有效支撑整个西部尤其是重点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社会性基础设施的要求。第二,没有形成一个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投融资能力不强,投资的效率不高。第三,基础设施综合优势没有形成。第四,社会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基础更为落后,投资少,发展缓慢。

根据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现状以及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的趋势,未来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以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城市化)为长远目标,在完成大的交通干线、能源干线的基础上,突出下列重点:(1)近期集中建设好西安、重庆、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包头、柳州、绵阳等一、二、三级中心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尽快形成比较好的发展环境;(2)以重点交通运输干线和主要中心城市为核心构建空间范围在100-200公里的高效区域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具体而言,近期应进一步完善关中、成渝、河西走廊、天山北坡、银川平原、呼和浩特-包头地区、滇中地区、广西沿海等地区的综合保障系统。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水利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社会公益基础设施;(3)以政策倾斜或扶持的方式,有计划建设重点城镇的综合性基础设施体系,重点选择200-300个县城和非县城的重点城镇,对其基础设施进行重点倾斜投入,或赋予灵活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提升其交通、能源、给排水、社会服务设施的水平。

(十)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是西北地区重点经济带建设的前提

西北地区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800亿m3,已开发利用约600亿m3。虽然仍有一定开发潜力,但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另外,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和水土组合极不均衡,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大量活动的地区,由于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维持生态环境的需水量也很大。因此,不少地区已经出现资源性缺水;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成为西北地区重点经济带建设的前提。

目前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导致一些地区用水紧张;国民经济发展用水挤占原有的生态环境用水,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缺少控制性的调蓄工程,对径流调蓄能力低;一些地区大量兴建平原水库,造成用水浪费等。

今后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强化资源配置和管理的原则。兴建区域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天然空间分布状态,使之与生产力布局相协调;兴建山区调蓄水库,减少平原水库,控制和调节天然径流过程,使之与需求过程更加匹配;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力求在耗水量增加不大的条件下,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必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改善或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取水许可和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规划与管理,协调好上下游的用水要求。此外,还要积极、合理地利用国际河流的外流水资源,以缓解西北地区从根本上缺水的矛盾。

(十一)防灾减灾是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及南贵昆经济区发展的必要保障

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及南贵昆经济带位于我国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是这个重点地带经济建设重要的限制因素。既有大气因素诱发的灾害(洪涝、旱灾、风暴潮、低温寒害),又有岩石圈因素灾害(地震等)。在两大因素的叠加下,大面积山地灾害威胁很大。成渝经济带的中南段主要是旱、洪灾,重庆沿江段主要是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云贵高原主要灾害是岩溶塌陷危害和干旱影响,北海钦防及桂柳地区主要受风暴潮及洪涝的影响。另外,西南的主要交通线、水能开发点都受地震和山地灾害的严重危害,包括岩溶塌陷对于城市发展和交通线及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影响等。这两个重点经济带(区)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划、尽量回避、积极防治、主动适应。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