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广西宁明县那梨村边贸市场当年的景象。那梨村位于中越边境,过去不通电、不通电话,当地的八角、松香等特产因为道路太差很难外运,东西卖不出价钱,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2000年,广西决定以兴边、富民、睦邻为目标,举全区之力,用两年时间集中解决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这次名为“边境建设大会战”的建设热潮,为那梨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变了,村民的日子也好了。这次大会战共实施了17000多个工程项目,涉及交通、教育、卫生、通讯、广播电视、文化站建设等。一大批像那梨村这样的边境村屯,在大会战中旧貌换新颜。
位于广西河池市西南部的东(兰)巴(马)凤(山),是个革命老区。由于处在喀斯特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到2003年以前尚有40余万人没有脱贫。许多山村不通电、不通路、严重缺水,靠肩挑马驮人背运送货物,孩子们在墙体开裂的危房里上课,山里的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大石山区成了广西实现协调发展的一条“短腿”。
2003年4月,广西借鉴“边境建设大会战”的经验,在东巴凤地区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2年里总共投入22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已在大山里完成了7万多个惠民项目。东巴凤三县结束了没有二级路的历史,凤山县2004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6亿元,当年开工项目的投资总额是全县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投入总和的两倍。
广西财力比较紧张,要办大事就要握紧“拳头”。他们通过集中投入的方式,使边境线、大石山区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迅速改变。与越南仅一河之隔的龙州县水口镇坡皿屯,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十几年前农民买了电视机就是收不到国内的电视节目,不得不把电视机低价卖给越南边民,如今那里的农民已能看到国内好几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如今,在广西一些农村家庭开始用沼气做饭、照明,自来水进入了千家万户。
行走在边境和老区的村村寨寨,一个个大会战项目不时映入记者眼帘。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广西全区基本解决了大面积贫困问题,多数群众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2001年11月,我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框架。随后,“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永久落户广西南宁。
2004年6月,随着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的召开,包括广西在内的“泛珠三角”11省区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启动。
今年7月,广西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新成员首次亮相,成为我国继云南省之后第二个参加GMS的省区。
开放与合作的新形势,使广西重新审视自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位置。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北部湾地区,如今战略地位大大提升,其作为我国东西部、中国与东盟两个接合部的地缘优势日益显现。
自治区党委、政府迅速调整战略,把实施“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作为发挥区位优势的重要手段,决定从2004年开始,投入60.4亿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推进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沿海城市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建设项目涵盖五大类工程共37个子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说,广西经济要再跃上一个新台阶,必须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沿海地区。随着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一一破除,处于多个区域经济交汇点上的广西,即将迎来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新时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