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小挖与大中挖的市场比重逼近1∶1;而在中国,小挖所占的市场比重离这个比例还很远。
目前,我国小挖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市场份额每年都在大幅攀升,国产挖机产品所占比例的大幅提高成为近几年最为显著的趋势之一,业界人士普遍对我国小挖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人们都在期待着中国挖掘机制造企业的崛起。然而,更多的业内人士仍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几乎所有的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现在讲“中国挖掘机行业的崛起”为时尚早,现在的中国挖掘机行业只是刚刚起步,仍处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段。
尽管如此,挖掘机市场竞争却日趋白热化:想要分食小挖市场蛋糕的企业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开始调整战略应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技术指标全面升级、节能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在愈演愈烈的竞争环境中,中国企业能否茁壮成长,是当前中国挖掘机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品质相近使竞争趋于白热化
在挖掘机市场中,曾经有着一个很明显的质量级别梯度,美日企业的产品质量最为上乘,韩系品牌质量位居中游,而国产品牌一度徘徊在这个阶梯的底层。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市场占有率方面,长期以来也是外资品牌占据了大半江山。但目前这个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挖掘机制造企业的市场总份额正在不断提升。
而产生这个变化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整机制造商对零部件进行全球化采购。目前我国配套件行业尚无法满足整机制造商的需求,尤其是在发动机、液压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因此,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认识到自己原有供应链的不足,积极与国际顶尖零部件供应商开展合作,利用全球化采购来实现整机质量的提升,通过准确把握住市场定位,以性价比为突破口,抢占市场份额。
此外,有业内专家认为,中国企业的成长也得益于神钢、日立、小松等外资企业将主机制造厂搬到中国。这些企业进入中国以后,带动了一批配套件企业将生产车间搬到中国来;同时在中国本土的采购也使一批中国配套件企业成长起来,配套件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从而使得中国本土挖掘机制造企业受益匪浅。虽然目前看来,发展较快的都是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的一些机种,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核心零部件的研制水平也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近年来,中国挖机企业的成长非常迅速。2006年,中国企业在我国小挖市场份额达到三成;据保守估计,2007年中国企业在我国小挖市场所占份额也已超过45%。而随着我国企业自身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本土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这个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然而,外资企业不仅不会主动将市场拱手相让给中国企业,为保住其原有市场份额,不少外资企业更是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比如久保田已经专门成立了中国市场部,将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提高到与欧美等地区同样重要的地位。有久保田的代理商认为,也许下一步久保田就将在中国设立整机制造厂。目前其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机器价格普遍下调了两万元左右,大有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之势。
竞争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外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玉柴近年来虽仍保持着小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但其2007年的增长速度并未达到行业的同期增长速度,其他企业的追赶步伐越来越近;福田雷沃重工的小挖短短两年内销量达到1300多台,挖去市场份额不小的一块;大信重工、黑猫等企业陆续入主小挖市场;洋马和久保田将技术倾注于无尾回转小挖的设计生产,而小松等企业则将无尾回转小挖逐渐撤出中国市场……中国的小挖市场争夺战才刚刚打响。
质量追赶仍需加倍努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挖掘机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差距已经仅仅集中在操作舒适度、外观等一些非主要技术方面。从产品性能和质量来看,此言不假。但仔细推敲一下,却能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零部件供应说到底还是要受制于人。这一点在2007年底的配套件供应上逐渐显现出来。力士乐等国际知名配套件企业的生产规模尚无法满足我国市场发展所需,所以不少企业在进行零部件采购的时候出现了有钱买不到货的情况。此外,在全球化采购时,中国企业尚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这严重制约着企业下一步生产计划的制定乃至对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规划都有一定的影响。归根结底,中国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还需大力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够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中国企业的份额扩大也存在很多隐患,如果掉以轻心,随时有失去国外配套件企业产品供应的危险。而且“性价比”的优势只可能存在于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成为长期的卖点。提升主机制造企业自身科研能力,才是中国企业崛起的真正动力。目前中国企业在挖掘机制造方面所拥有的外观专利远远多于技术专利。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其所实现的成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些专利仍然是建立在别人的技术平台上,自己缺乏最核心的东西。
相较而言,外资企业在搭建自己的技术平台方面则非常用心,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几乎成为企业发展的潜规则,有能力的企业则投入更多。几乎每一家外资企业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设计理念、核心技术和营销管理模式。而中国挖掘机制造企业的发展最初就是从外资企业买设计方案。虽说中国企业已经在小挖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企业推出最新型号的挖掘机的时候,与之竞争的一些外资企业所带来的产品却是两、三年前研发的“旧品”。由此可见,中国挖掘机企业的制造水平仍需要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价格定位是个大问题
2007年至今,钢铁、铁矿石等上游产业的产品大幅度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工程机械行业不少产品品种都呈现出全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虽说挖掘机是利润空间较大的一个行业,但随着成本增加,如果不提升产品价格,也将面临利润的流失。生产出高质低成本的挖掘机,是每个挖掘机制造企业的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部分外资企业却因为本地化生产使得成本比以前整机进口下降了很多,并依据中国市场的情况减少了部分高端配置。对于成本上升,他们的应对方式非常多。甚至有企业做到了价格不升反降。据了解,久保田降低价格的时候并没有减少配置,而且目前仍是整机进口,制造成本并没有下降,其抢占中国市场份额的意图彰显无遗。
从一开始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国挖掘机制造行业,面临着自身成本增加和外资品牌占有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现状,在往后的几年时间内,如何更加巧妙地赢得市场份额,各家企业都必须想出自己的办法。福田雷沃重工充分借鉴北汽福田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他们将品牌建设集中在总部整体化运作,质量走高端路线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建设;玉柴则利用自己的集团优势,在部分机型上装配玉柴发动机,尝试以此降低成本。这些举措,都将成为中国挖掘机崛起路途上具有闪光意义的尝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