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强者后有追兵 徐工在全力负重奔跑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03-13 14:24   来源:《新财经》

【编者按】销售额和净利润巨幅增长,行业景气度不断回升,对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这是最好的年月,但并不是所有行业参与者们都平等地分享了幸福。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等企业大力扩张狂飙突进的同时,行业老大徐

编者按】销售额和净利润巨幅增长,行业景气度不断回升,对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这是最好的年月,但并不是所有行业参与者们都平等地分享了幸福。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等企业大力扩张狂飙突进的同时,行业老大徐工却仍沉陷在“凯雷收购案”的泥淖中,连机制都没有理顺。机遇不等人。行业内的“小精灵”山河智能通过资本市场,短短一年时间就已经成长为业内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与之相比,徐工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口水战中贻误战机。很多时候,在商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企业规模和过往的辉煌,而是权、责、利明晰的经营机制。

徐工,如同其生产的重型机械一样,体格庞大,力量惊人,就像一头巨牛。而且,徐工也有着牛的诸多品性,忍辱负重,勤奋踏实,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傲气。此外,这个有着六十余年历史的老国企,一向内敛沉稳,只知低头做事,而面对无孔不入的媒体,又颇像忠厚的老牛那般“不善言辞”。

在当今工程机械市场的速度赛中,徐工这头巨牛,尽管身背重负,还要和众多的竞争对手同场竞技。徐工这头巨牛如何与那些撒开了腿狂奔的对手竞争?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如何带领这头负重奔跑的巨牛在世界舞台上起舞?

徐工不能承受之重

政府力图借规模效应把这些“鸡犬”带上天,但结果是徐工被拉下了地

负重奔跑是什么感觉?徐工董事长王民可能比我们有更深刻的体会。

上世纪90年代,徐工在政府主导下并购了一批徐州地区的小企业,大多是经营不善的小国企。政府力图借规模效应把这些“鸡犬”带上天,但结果是徐工被拉下了地。

1999年,王民上任的时候,徐工集团已走入谷底,企业人心涣散,债务重重,毫无生气。当时账面上的负资产就有5个亿,许多企业都靠贷款给员工发工资。

王民,这个并不魁梧的苏北汉子,如何解徐工之困?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坚决剥离不良资产,走了一段回头路。但是,休掉这些“偏房”却并不那么容易,反而惹来了一身的麻烦。

“那时候,很多来找我闹事的。记得是2005年,几十个人从上午9点在我的办公室门口堵着,一直到下午2点,我什么地方也去不了。”

“还有一次,来了几百人,门卫不让进,他们就把大门给推翻了。一些在徐工的老外,要去赶飞机,但大门被堵了,只能爬墙出去。现在也有来找我的,不过都是十几个、二十几个,也比较理性,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王民颇为感慨。

据王民介绍,徐工现在还经常有人来上访,为此,他们设立了信访办,专门处理职工的上访问题。而且,徐工每年做预算的时候,都要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资金算进去。

一个企业,唯有轻装上阵,才能鏖战江湖,但徐工却是负重起舞。

“我们现在已经剥离了22家企业,但每剥离一家企业我们就要赔上几千万元,以补偿职工。以前剥离的那些企业,我们现在还欠他们近10亿的债务。”王民告诉《新财经》记者。

“现在我们还要对徐州通域集团和铸锻公司进行破产,其中牵涉到4000多人,也要对这些企业职工进行补偿。”

负担不仅仅是对破产企业的补偿,作为一个有六十余年历史的老国企,徐工还承担了太多企业的分外之事。

此外,由于体制的局限,导致人才流失,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

麻烦不仅仅来自内部,让王民感受到不能承受之重的还有外部的舆论和各方的压力。

为了解决内部之困,徐工必须引入投资者,拿他们的钱来止渴。但是,对凯雷这个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却使徐工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现在,徐工的一举一动都被拿到显微镜下来观察,这无疑增加了徐工改制的难度。

竞争者在飞奔

三一一向咄咄逼人,正在大肆招兵买马,圈钱买地;作为行业老二的中联,也不甘屈于陪衬,沉稳的詹纯新也放了话:“我要把老大哥逼一下”;柳工(爱股,行情,资讯)正在加紧国际化和产品系列的扩张

负重奔跑,在这个适者生存的市场上,并不能博得半点同情。竞争对手一个个趁机追赶上来,三一一向咄咄逼人,正大肆招兵买马,圈钱买地;作为行业老二的中联,也不甘屈于陪衬,沉稳的詹纯新也放了话:“我要把老大哥逼一下”;柳工正在加紧国际化和产品系列的扩张……

王民说,“我已经开始听到他们的脚步了!”

其实,徐工还是拥有巨大的优势的,尽管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工程机械100余个品类,徐工生产其中一半以上的产品,产品线的齐全,非行业其他企业所能比。

而且,徐工在汽车起重机、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小型装载机、随车起重机、登高平台消防车、液压件、回转支承、驱动桥等主机和基础零部件等10余个品类中都居于行业首位。

徐工现在拥有绝对优势地位的是汽车起重机,销量过万台,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5%和25%,国内真正有竞争力的对手只有中联。

徐工一直是中国路面机械市场的老大,行业第一的宝座徐工保持了几十年,不过现在也遇到了激烈的竞争。对此,王民很清醒,“我们的压路机还是行业第一,但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占50%,现在只有30%,别人和我们差得不远了。

此外,在装载机方面,“徐工现在只能排在第二集团军的后面”。而对于另一主流产品挖掘机,长期以来为国外品牌占据市场。近几年,国内企业开始研发生产,柳工、三一、徐挖等企业已经大规模投产,但徐工则是去年才投入生产,而且还受制于和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的合资协议,只能生产小挖,这对徐工是一个制约。

2007年,徐工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连续十九年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位置。不过,竞争对手也在飞速地发展,增速都超过60%,中联的营业收入已达到近150亿元,和徐工的300亿元尚有不小差距,但其势头强劲,且有并购之特长;三一、柳工去年的营业收入也均超过100亿元。

不仅国内同行的兄弟起来了,徐工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依然不小,单就规模而言,卡特彼勒去年的营业收入超过400亿美元,徐工仅其10%,而且差距不仅仅是规模上,技术创新、效益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前有强者,后有追兵,负重奔跑的徐工,其艰难自不必说。

王民似乎很有信心,“他们跑得快,但我们也跑得快。至少,我要和他们跑得一样快,我们基数大,一样能保持领先。”

但是,像中联、三一、柳工这些企业基本没有太多的包袱,都是轻装上阵,正借着国内市场火暴的需求撒腿狂奔。而徐工这个负重奔跑的巨牛,如何应对众多雄心勃勃的竞争对手,保持徐工的绝对领先地位,这是王民需要深思的。

集团改制困局待解

体制问题,依然是制约徐工发展的一个因素。徐工需要改变,需要减负,这是徐工能真正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徐工必须要转变。“几年前,我还认为靠奉献精神和努力工作就可以实现目标,现在感觉不行了,必须要转变体制。只有体制转换才能适应全球的竞争,国际化的企业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只有好的体制才能吸引来好的人才,留住好的人才。”王民感叹。

其实,决心转变体制,徐工早就开始了。2002年底,徐工集团就被江苏省政府列入需要重点改制的82家重点企业名单中。随后,徐工尝试了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接触。不过,这些企业都因为各种原因很快出局,徐工的合作对象很自然地倾向了外资企业。

“在不丧失自主权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的前提下,国有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企业,这对于国际化的采购、销售,以及打开国际并购的通道都很有好处。”找个国外合作伙伴在国际上大展拳脚,也是王民倾向外资的一个原因。

2005年10月,徐工与凯雷签署协议,凯雷将拥有徐工机械85%的股权,徐工集团仍持有徐工机械15%的股权。合资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双方将股比调整为50%对50%,未获通过。于是又将股比调整为55%对45%,徐工控股。但是,国家相关部委至今还没有批准。

“现在大家都认为徐工应该抓紧时机转换体制,以适应更大的竞争。”显然,王民很急迫。

王民认为,现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能已经过剩了,“热得有些发烫了”。也就是说各大企业的增长主要靠市场的热力,若是国内市场发展减速,怎么办?负重奔跑的徐工是否还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体制问题,依然是制约徐工发展的一个因素。徐工需要改变,需要减负,这是徐工能真正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试想若是徐工被困死,其影响的决不仅仅只是徐工一个企业,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徐州市的发展都会受到重大影响,因为徐工这头牛实在太大,徐工的营业收入占徐州市年工业总产值的15%,在徐工带动下,徐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链条,徐工对徐州市工业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甚至可能超过30%。

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徐工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其营业收入占整个行业的1/10强,诸多技术处于行业领先,若徐工被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所受到的打击也是极为沉重的。

所以,如何尽快转换体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对徐工甚为重要。徐工活得好坏,对于企业、行业和徐州市都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抓紧时机,尽快破解徐工的困局,其实不仅仅是王民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逆风而行的领跑者

我们还是领跑者,做领跑者很难。领跑者要找准方向,要克服风的阻力,还不能老是回头望,这样会影响速度

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讲尊老爱幼、扶贫助残。即便身背重负,徐工也要奋力拼搏,不然就会被吃掉。

王民坦言:“不干不行,已经上了这个轨道了,已经300亿元了,2015年实现1000亿元是我们的任务,搞不好就没有尊严。”

对于国内的竞争对手,王民也在研究:“中联、三一等发展也很快,我觉得很好,我也在研究他们的规划和战略。守不住本土市场,何以开拓海外市场,内战一定要内行。”

那么,身背重负的徐工,怎么个跑法?

他们选择了突破核心技术,发展核心零部件和发动机,这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短板。“我们的零部件、发动机、高水平电控装载机变速箱、高水平的各类驾驶室,要在一两年内发展起来。我们的发动机项目很快就会与合作者签字了,而行业其他企业还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动向。”王民对走出这一步很自信。

对于原有产品,徐工提出了“全面创新,全面领先”的思路,力求更快的发展,并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改。“压路机保持了几十年的行业第一,必须确保,在创新和质量上多做工作。我们的履带吊、旋挖转机等要全面发展。应该说装载机行业竞争最激烈最残酷,徐工若能在产品、营销、海外有大发展,肯定会让人们眼前一亮。”

此外,“我们有人才聚集、产业配套聚集的优势。我们这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保持了十九年的行业第一,必定有一批有经验的经营者和技术人才。徐州聚集了一批为徐工配套的零部件企业,我们有产业集聚优势。”

对于人才流失,王民似乎并不感到担忧,“有走的也有来的,这个时代就这样。我们最优秀、最基础的人才没有走,我们的体制尽管老一点,但他们有归属感。徐工去年1.5万人,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这可能是行业最高的了。”

按照2015年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徐工今年有100亿元的增长任务,“我1月份就实现了开门红,28.7亿元,在1月这个淡季能有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徐工没有退路,只能是第一。”雄心,王民依然在胸。

徐工重型:皇冠上的明珠

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是徐工现在最优良的资产,这头小牛在2007年撒腿狂奔了一把,年营业收入达10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1%,其中出口占30%以上。而且,徐工重型还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至今唯一一家主机制造公司超百亿元的企业。

为此,记者专程参观了徐工重型。走进徐工重型的大门,记者眼前突然一亮,干净整洁的厂区,栽种着各种花木,如果不是厂区里隆隆的作业声,让人很难想到这是一个重型机械企业的生产厂区。走进各个车间,各条生产线上工人正在紧张作业,场面热火朝天,让人感受到一种创造的激情。路过的员工彬彬有礼,自信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让人颇为感动。

记者特意在徐工重型生产厂内的栏杆上摸了一下,没有半点灰尘,地上也基本没有油污。厂区内整齐地摆满了各种产品,据介绍是在为3、4月的销售旺季储备产品。

在徐工重型,带记者参观的张部长劲头十足,很详细地给记者讲解市场情况、技术细节,走路也是刚劲有力,记者随他参观厂区,感觉脚下轻了许多。企业员工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精气神,而这精气神,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根本。

徐工重型,这头狂奔的小牛,给徐工集团这头负重的巨牛减去不少增长压力。其不仅在国内难有对手,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而且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达四分之一,直逼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利勃海尔。

在徐工重型,我看到了徐工真正强大的一面,也看到了徐工的希望。若是徐工旗下所有的企业都能有徐工重型的成长速度,那么,作为这个企业的当家人,王民定会笑得合不拢嘴。

记者手记

王民说话掷地有声,抑扬顿挫,时常欲言又止,说到畅处也会开怀大笑。有时,他会定定地望着你的眼睛,在交流中丝毫不掩饰他胸中澎湃的激情。他的徐州口音,有着苏北人的粗犷和硬朗。他很直爽,急性子,能看出他也是个性情中人。

然而,现实的重压之下,他只能带着徐工负重奔跑。两鬓微霜的王民确实操劳,难怪他对记者笑称:“退休之后什么也不想干,只想彻底地真正的休息一下。”采访中,王民更多强调的是活力和创新,他给记者最深刻地感受也是活力,而这正是徐工最需要的。王民作为徐工的灵魂,他有了活力,徐工才会有精气神,这头巨牛才能舞得活力四射。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