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装载机济南城市市政建设展显雄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我国装载机行业目前状况
我国装载机行业从1966年起步到2008年已走过了整整43年历程。在这期间,共经历了5次较大的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5个拐点。这5次分别是1981年、1990年、1994年、2004年和2008年。这5年,也正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5年。从这5次宏观经济调控对装载机的影响来看,前3次比上一年销量都有所下降。1981年、1990年、2004年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44.3%、4.9%、22.0%。在这3年中,1981年比上一年下降度幅度最大。但1981年时企业数量很少,产销量也不大,因此对行业的影响不大。其次降幅最大的是1994年,降幅为22%,这是在基数很大情况下的大幅度下降,对行业的影响特别大,一直持续到4年后的1998年才缓过气来,这说明1994年调控力度很大。后两年调控的结果,调控年只比上一年增幅放缓,但总销量仍有所增加,说明这个时期,我国装载机行业高速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从这5次宏观调控的前4次来看,每一次宏观调控之后,都迎来了下一次的更大发展机遇,乐观估计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也会如此。
目前,我国装载机行业企业总数约130家,年销售量在500台以上的共22家、5000台以上的骨干企业除前7名中国名牌企业外,加上福田雷沃重工、常林等共9家。前7名中国名牌企业分别是柳工、厦工、龙工、沃尔沃临工、徐工、神钢成工、卡特山工。其中前3家为龙头骨干企业,这3家企业年销售量均在2万台以上。2008年我国装载机行业销量已突破17万台,据全行业65家企业统计为17.0856万台,达到了历年来的最高峰。到2008年,全行业年产能已超过30万台,除前9名企业外,加上宇通重工前10家企业年产能已超过25.5万台。前3家龙头骨干企业年产能已超过14万台,柳工、龙工年产能均在5万台以上。
国内市场格局变化大
我国装载机行业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世界主要装载机制造企业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利勃海尔等从开始的直接向中国出口销售,到向我国输出技术、以技贸结合的方式进入我国装载机市场,即所谓的技术换市场等都未成功。直到后来的合资、独资等各种方式都尝试过了,但都收效甚微。近4年多来,他们通过收购我国主要装载机骨干企业,用“属地化”管理方式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在国内企业中,龙工2005年11月7日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至此,我国装载机行业前3家龙头骨干企业均为上市股份制企业。形成了以3家龙头骨干上市企业柳工、厦工、龙工三足鼎立之势,支撑起国内装载机行业的大旗。加上其它几家主要装载机企业一起,形成了国内装载机阵营。2005年以来,国外企业通过并购,全资或控股形成了卡特山工、沃尔沃临工、神钢成工等,形成了国外装载机阵营。加上来势凶猛的韩国斗山、韩国现代以及日本小松等企业,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国外装载机阵营。目前国外装载机阵营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我国国内装载机企业从以前的99%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到了目前的75%以下。今后我国装载机行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以柳工、厦工、龙工为首,加上徐工、常林,以及民营企业福田雷沃重工、宇通重工、晋工等组成的国内装载机阵营与以卡特山工、沃尔沃临工、神钢成工等为首,加上韩国斗山、现代、以及日本小松等国外装载机阵营之间的竞争。
此外,我国装载机行业目前市场集中度有了比较大的提高。2003年~2008年,柳工、厦工和龙工这3家龙头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38.2%增加至2008年的48.6%,共增加了10.4个百分点,市场向龙头骨干企业集中的速度在加快。反之,其它100余家企业的绝大多数市场占有率都在下降,市场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
出口市场发展迅猛
我国装载机国际市场近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装载机出口几乎连续几年均呈翻番增长。2006年我国装载机出口接近万台,达8306台。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1.3倍以上,达1.9475万台。2008年,虽然受到了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我国装载机出口仍突破了2万台,达2.5162万台,比出口高速增长的2007年仍增长了约30%,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装载机国际市场迅猛发展的情况。2008年我国装载机出口在1000台以上,按出口数量排名的企业有徐工、柳工、福田雷沃重工、沃尔沃临工、常林、龙工、厦工等7家。出口排第一名的徐工,2008年装载机出口已突破了3000台,达3240台,超过了该企业2003年以前任何一年的总销售量。出口排第二名的柳工,2008年装载机出口已突破了2000台,达2785台,装载机出口呈迅猛发展之势,其增速超过了其它企业。出口排第三名的福田雷沃重工,进入我国装载机行业才4年多时间,2008年装载机出口就达到了1680台,可以说是创造了我国装载机行业的一个奇迹。其它出口超1000台的企业,发展也非常快。特别是龙工、厦工,2006年,装载机出口还不到200台,2008年就突破了1000台,分别达1140台和1102台,发展也可为神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