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奥巴马访华 寻求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9-11-16 14:35   来源: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观察美国总统访华的历史,奥巴马是近20年来第一个在任期第一年内访华的美国总统,您如何看待奥巴马这种安排?这种安排有什么国际背景?

齐鲁晚报:观察美国总统访华的历史,奥巴马是近20年来第一个在任期第一年内访华的美国总统,您如何看待奥巴马这种安排?这种安排有什么国际背景?

赵可金:奥巴马将中美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并认为“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此种看法是前所未有的。美国日益发现,现在国际社会中的几乎所有事情,离开中国都是不行的,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还是缓解朝核问题、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都离不开中国的配合和支持。世界的未来的确离不开中国和美国的合作,这一点应当是奥巴马此次访华的重要前提,他访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

李庆四:从实质上说,因为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在美国的经济复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国际角色,美国要恢复经济,必须重视中国。在从危机中复苏的关键时期,奥巴马访华很大程度上是想要中国给予美国更多的支持。奥巴马访华是在关键时刻,急需寻求中国支持而来,是不是第一年内访华不是问题。

张国庆:奥巴马是带着希望和期待来到中国的。作为第一位在任期第一年内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此番访华表现出很大的诚意。这一点,从他的行程安排即可看出。金融危机和美国的外交窘境,使得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大幅抬升。从经济刺激的角度看,奥巴马急需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尤其是能源与环保合作,以期带动美国经济复苏。而奥巴马政府在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朗、朝鲜核扩散的多重压力下,也需要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得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带着笑脸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齐鲁晚报:此次亚洲行程,奥巴马访问日本安排两天、访问韩国安排两天,而针对中国安排了3夜4天,据媒体报道,这种安排引起了盟国日本和韩国的不满。您如何看待奥巴马访问中日韩在日程安排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关系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差异的根源何在?

赵可金:奥巴马访华的行程安排是很有讲究的,体现着他的新亚洲战略。对美国来说,中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但是,受制于金融危机、国内改革和国际热点问题等众多因素的制约,美国还没有能力遏制中国的崛起。因此,美国采取了与中国合作的融入战略,提升中美关系在美国亚洲战略中的地位。

李庆四:面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日韩已经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去帮助所谓的盟国——美国。加之日本、韩国本来就国土有限、国家实力有限。更何况美国的经济复苏有赖于中国,奥巴马来华,是想从中国再多获得些经济利益。在现实主义依旧是国际政治基础的时代,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这次能给美国的利益多,奥巴马自然要多做停留。

张国庆:中国之行明显占了重头。甚至于,这种安排还引起了盟国日本和韩国的不满,认为是厚此薄彼。其实也不能怪日韩“吃醋”,因为这种事情在上个世纪是很难想象的,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在美国外交日程上的位置已经大幅度前移了,并且,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齐鲁晚报:据了解,奥巴马此次行程将访问北京和上海,也可能会参观长城和故宫,那么美国总统访华在行程上一般会有什么特点?在不同的访问地点选择上,美方和中方都有什么样的深层次的考虑?

赵可金:作为国事访问,在行程安排上一般包括礼、谈、看三个部分。所谓礼,是指欢迎仪式、国宴、谒陵等国礼仪式;所谓谈,就是安排领导人会见,就一些相互关心的重大议题交换看法,甚至还会出席一些合作项目、共同声明等签字仪式;所谓看,就是安排参观、游览和文娱活动。历届美国总统访华基本上都包括这三部分内容,以展示两国关系的方方面面。此次奥巴马访华首先第一站选择在上海入境,主要是为了参观上海世博会园区,可能还会安排与中国青年的对话,深层次的考虑可能是表达对中美关系未来的看法,也不排除有对中国领导人施加压力的可能。随后,访问北京将会和中国领导人直接会见并交换看法,这可能是奥巴马此次访华的核心。如果谈到深层考虑,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谋求各自的国家利益;二是优化各自的国家形象。

李庆四:中国人自古就有好客的传统。长城、故宫都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粹,中方安排奥巴马参观长城、故宫是人之常情、好客之意。

张国庆:从行程上看,选择上海作为第一站,也显示出浓厚的经济色彩。就上海的“看点”而言,金融中心和迪士尼,是与美国密切相关的。前者是美国最希望涉足的领域,后者则是美国文化带着钱袋到中国来做客。耐人寻味的是,也正是在奥巴马访问上海前夕,迪士尼项目获得了确切的进展,尽管有关方面否认迪士尼启动与奥巴马访华有关,但这种巧合,实在是太巧了。

齐鲁晚报:1998年,克林顿总统在北大演讲,2002年,布什总统在清华演讲,此次奥巴马总统访华会不会也在某一个大学或者科研机构抑或是政府机构进行演讲?奥巴马会向中国的年轻人和公众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如何看待演讲这种政治营销形式?

赵可金:根据惯例,美国总统访华期间可能会在中国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发表演讲,美方先遣团也曾经到北大和清华进行了联络,但此次由于时间紧张,奥巴马不打算进行公开演讲,可能在上海或者北京的中学开展一些对话活动,但估计规模不会很大。我个人判断,也有可能是中美双方前期的外交互动在一些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奥巴马取消了原本举行的大学演讲。但是,通过小规模的对话,奥巴马肯定会向中国年轻人传递关于气候变化、新能源甚至包括改善人权和自由的信息。此种政治营销形式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通过举办总统与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对话,宣传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主张,可以影响中国青年人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另一方面,此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有助于改善美国的国家形象。

李庆四:如果奥巴马与年轻人和公众交流,就传递信息的内容而言,我想无非就是向中国青年介绍美国的个人主义、自由、民主、美国市场经济的好处等等。这么做是想向中国青年一代继续传递美国的价值观,进一步推销美国。

张国庆:正如美国媒体所分析的那样,“年轻人是奥巴马在华成功关键”,一方面,这是奥巴马争取中国民众提升对美善意的努力,另一方面,这也是着眼于未来的重要“铺垫”。奥巴马所希望传递的信息是,美国很看重中国,更看重未来的中国,并且相信,中国的未来在这些年轻人身上,他们毕竟在未来的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

齐鲁晚报:对于此次奥巴马访华的议题,舆论有很多猜测,您认为这次奥巴马访华,中美之间会讨论哪些议题?哪些议题最可能达成协议或者共识?您最关心的是哪些议题?

赵可金:中美可能会讨论的问题包括交换关于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双方立场和看法、讨论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商谈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协商关于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对策等。在上述话题中,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中美摩擦和关于朝鲜半岛地区局势问题最有可能达成协议和共识。我最关心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这一问题将决定中美关系在未来三年内的基本特征。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共识,中美关系在未来三年将保持积极、合作和全面发展的势头,如果不能达成共识,美国将会在贸易、知识产权、对台军售甚至在西藏、新疆等问题上对中国发难,有可能导致中美关系呈现风波不断的特征。

李庆四:实际上很多问题都是老问题,双方已进行过多次对话。如果说最可能达成共识的问题,中美在能源和气候问题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更大些。

张国庆:就奥巴马访华的议题看,既有美方十分关心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和气候问题,也有中方关注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问题。而双方都同样关心,并且可能成为热点的,是迅速升温的中美贸易摩擦。这些话题,既有关乎现状的,也有着眼未来的。

齐鲁晚报:奥巴马访华前夕,上海迪斯尼项目获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方面给奥巴马的大礼。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有人认为,奥巴马访华也会给中国发大礼,比如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您如何看待这种回送“大礼”的可能性?

赵可金:上海的迪斯尼项目已经运作了很多年,主要还是商业上的原因,我想迪斯尼落户上海决不是中国给奥巴马的什么大礼,它是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达成的商业上的合作项目。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于奥巴马来说是有难度的,毕竟这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情,更谈不上给中国回送大礼了。有些人对奥巴马访华期待过高,美国总统首次访华往往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李庆四:如果说,上海迪斯尼项目获批是中国送给美国的大礼,那么我们送这样的礼是十分不明智的。事实上,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人总是看美国的态度,想让美国承认自己,这显得有些不太自信。美国人是相信实力的民族,如果中国过于在乎美国,在乎得越多,被美国敲竹杠的可能性就越大。

齐鲁晚报:有舆论认为,由于现在两岸关系趋向缓和,因此,奥巴马此次来华,中美之间可能不会谈及台湾问题,您如何看待?奥巴马的台湾政策有什么新特点或者新变化?

赵可金:作为美国总统的公开声明,台湾问题肯定是要涉及到的,但这一问题现在并非奥巴马总统日程的首要问题,也不是中国对美外交的首要议题。不过,奥巴马政府的台海政策也有一些新的变化,那就是对两岸交流迅速升温的步伐保持警惕,美方已经提出了增强两岸交流透明度的问题,表明美国还是不愿意看到两岸关系的发展超出美国控制的水平。

李庆四:台湾问题实际上在中美关系中是逐渐被淡化的,但这并不是说台湾问题对中美两国来说已经不重要。《与台湾关系法》依旧存在,美国该卖武器还是继续卖。要说新变化,形式上,奥巴马的对台政策比布什更灵活,更减少强硬。但尽管如此,也绝不意味着美国对台政策会有方向性重大变化。奥巴马上台后对对台政策的影响远小于美国国家战略自身的延续性。或者说,美国的台湾政策,变化是形式、延续是实质。

齐鲁晚报:全球金融危机让美国陷入困境,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美国媒体近一年来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美国媒体又是如何看待此次奥巴马访华?

ChristopherYap:美国以往在中美关系中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中国,它首要关注的是如何减低中国决策可能对美国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很少真正以对话的方式来和中国建立交流。

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日渐强大的背景下,现在的美国寻求的是中美双边合作,这是美国承认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有极高地位的一种体现。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态度也是逐渐转变的。在金融危机刚开始的时候,美国媒体的报道是“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后来变成“中国经济恢复是暂时性的发展”,后又转变为“中国无法拯救全世界”,到最近才变成“中国是金融危机中微弱的一线希望”。经过一年时间,美国媒体的态度从“否认”逐步转变为“承认”并“接受”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奥巴马此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无疑举世瞩目。但这次的会谈到底会有多大的成果和多深远的影响力,就见仁见智了。近年中美关系的强化引发了许多讨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政治与贸易,而是扩展到军事、环境等各个方面。美国对中国的期望日渐上涨,对双方关系的寄望之高可说是前所未有。但对于奥巴马此次访华,美国的期望不是无限的。美国媒体最关注的是人民币的汇率短期内会不会改变和中国手中正在贬值的二十一万亿美金国债等棘手的问题。美国媒体把报道集中于这些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感到很悲观,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担心谈不出结果的意思是想谈。这表明在国际问题处理上,美国认为中国的参与及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媒体认为,尽管奥巴马此次访华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在战略的层面上还是会涉及国际上最重要的议题,如清洁能源合作、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金融危机对中美长期经贸计划的影响等。美国人担心谈不到细节,这恰恰说明美国人对奥巴马这次访华的重视。如果金融危机发生于20年前,有谁会想到向中国求援?

(ChristopherYap,美国长大的华裔,加州大学伯克利人类学学士、中国语言文学学士,他也曾经在北京大学进修一年读中国考古学。现为哈佛法学院在读博士,曾任职于北京大学)

齐鲁晚报: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的交流,奥巴马访华之后的中国政策会有什么变化?

赵可金: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已经有清晰的定位,那就是“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当然,此种定位还略显乐观,奥巴马此次访华可能会感受到中美两国存在的分歧,会体会到中美关系还有非常复杂的另一面。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存在着众多分歧,也拥有很多的共同利益,奥巴马的中国政策,应立足于两国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彼此分歧。

李庆四:中国在美国全球外交中的分量,伴随美国大选的节奏,每四年都会有一个变化。2004年重于2000年,2008年又重于2004年。中国自身的实力已经决定了美国对待中国的政策。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又手握大量美国债,所以,今后美国的经济复苏和发展离不开中国。

张国庆:事实上,奥巴马的中国政策是在不断清晰中,他对中美关系的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思考。奥巴马此番访问中国,通过与中国领导人和民众的交流,相信奥巴马会加深对中国的认识,进而更理性和建设性地处理中美关系。

齐鲁晚报:有人认为,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中美共治”的时代,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赵可金:对于“世界已经进入了中美共治时代”这一提法,我认可温家宝总理的看法,那就是不可能存在所谓的“两国集团”。“中美共治时代”的观点尽管指出了中美关系发展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事实,但对中美关系过于乐观。

近年来,中国虽然有了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提升,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新兴大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距离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还有超过两亿人的贫困人口,中国还没有完全摆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一点,中国必须有清醒认识,在国际合作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以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定位来承担与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决不能过于高估自身的实力。

李庆四:这是一个天真而又很危险的想法。首先美国绝对不会愿意和任何人共治。共治意味着双方的妥协与合作。对美国而言,其不会容忍另外一个霸主,也不会和任何人共治,尤其是中国。这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的想法。

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都是我们在面对美国时不应有的极端态度。共治同样是个危险的想法,治谁?欧盟、俄罗斯,还是日本、印度?讲共治实际上是在自找麻烦。说“中美共治”,不要说俄罗斯、欧盟、日本,就连韩国、越南都会不满。中国为此会得罪一大片。如果四处树敌,对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战略会很不利。

对于中国而言,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才是根本之道。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