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走高 今年产销有望增长15%左右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2-09 08:35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司建楠

2009年前11个月,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表现令人满意,实现了工业总产值14.09%的增幅,预计全年增幅可达15%,全年实现利润预计超过20%。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去年10月份作出的预测“机械工业总产值和

2009年前11个月,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表现令人满意,实现了工业总产值14.09%的增幅,预计全年增幅可达15%,全年实现利润预计超过20%。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去年10月份作出的预测“机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幅约1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相比,各项指标都已超预期实现。可以说,在金融危机尚未褪去的大考之年,机械工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出现了近年来最大的降幅,2009年2月份触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数据创近7年来新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内需市场逐渐回暖,不到半年时间,机械工业开始走出谷底,经济效益的降幅逐季明显收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逐月稳步回升,全行业在弥补出口下降影响后,2009年1~11月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速仍回升至14%,11月当月回升速度更快,并实现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的增长。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近日召开的年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与会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效益降幅大,但回升速度快,显示出我国机械工业承受各种冲击的能力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每逢经济调整,机械工业下降幅度都大于工业平均水平的惯例,表明市场经济下机械工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明显提高。由于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仍为内需主导型,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外需市场困难重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总体概括来说:机械工业增长的基础正在逐步稳固。

数据

生产快速回升行业整体表现优于预期

2009年1~11月,机械行业产销分别增长14.09%、14.01%,同比分别加快1.8、2.08个百分点,呈现逐月逐季回升趋势,增幅虽不敌去年各月增长水平,但总体趋势已呈现稳步回升势头。且当月生产回升势头较猛,6~11月产值同比增长已连续6个月稳定在两位数以上,10月达23.90%,11月30.94%,呈现逐月加速势头,销售产值的增长也是同样。

2009年1~11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2万亿元,相当于上年全年(9.07万亿元)的106%,产值逼近10万亿元大关。1~11月全行业完成销售产值9.37万亿元,相当于上年全年(8.85万亿元)的105.8%,产销均已提前一个月超过上年全年水平,再创历史新高。当月增长中,6月当月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11月再破万亿元大关,达10288.57亿元,再次刷新历史新高。

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国有企业表现突出

2009年1~11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当月和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20.8%和12.8%,2009年以来,机械工业始终高于全部工业增幅两个百分点左右。其中,1~11月,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8.84%,销售产值增长18.62%,新产品产值增长22.8%,增幅都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当月增长中,7月份开始国有企业出现了快速攀升,当月增幅均超过民营和三资企业,增长23.42%,8月增长33.38%,9月增长30.68%,10月增长39.33%,11月增长44.65%,销售产值增长与产值相一致。

新产品产值增长节节攀升

2009年1~11月,机械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5%,是各项经济指标中首个实现两位数增长的指标。自6月份开始,新产品产值累计增长开始快于总产值的增长,1~11月新产品产值快于总产值增长5.76个百分点。当月新产品产值增长更是节节攀升,2月、3月、4月增长在10%以下,5月、6月、7月增幅上升到10%~25%,8月、9月攀升到30%~35%之间,11月超过了48.23%的增长,呈现节节攀升。

企业新增订单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去年1~11月,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同比增长13.64%,与1~10月(9.73%)比上升3.91个百分点,下半年累计订货略好于上半年,其中:汽车、电工电器和农机行业的订货情况较好,尤其是汽车行业订货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工程机械、石化通用及机床工具行业的累计订货额依然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机械工业自去年初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30.82亿元,2009年1~11月同比增长38.39%,增速比1~10月的39.69%有所回落,但2009年各月累计增幅始终在40%左右的高位运行。

运行特征

企业效益明显改善行业利润大幅增长

汽车拉动效果显著

2009年,汽车对机械工业全行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成为行业最大亮点。1~11月,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393.97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29.5%,对全行业产值的贡献率为43.52%,同比提高22.7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的贡献率为66.89%,同比提高43.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对全行业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50%,由16.55%提高到62.25%,提升了45.7个百分点。可以说,汽车行业的增长是2009年机械工业的最大亮点。

预计2010年在政策持续稳定向好的形势下,汽车行业的表现仍然值得期待。东兴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杨丽萍表示:“汽车消费属于国家鼓励范畴,我们看好中长期增长。”东兴证券预测,2010年汽车销售增长仍可达15%以上。其中,影响车市的因素包括“刚性需求”、“GDP增长”、“出口”、“政策效应”等,前三个因素在2010年对车市的拉动作用基本较2009年更为确定,而“货币政策”及“购车优惠政策”方面,“购车优惠政策”完全取消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汽车购买属于消费行为,在国家倡导提升消费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政策背景下,汽车消费优惠政策的延续比房地产行业更为确定。而2010年较有可能变化的是宏观“货币政策”,东兴证券认为,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视经济复苏及“通货膨胀”的程度而定,2010年下半年收缩的可能性较大,但收缩是在经济恢复稳健发展的前提下展开的,因此不会从根本上打击汽车消费。因此,2010年,证券机构大多看好与汽车相关的设备制造及基础零部件行业的增长。

实现利润“出乎意料”

中机联统计信息部主任赵新敏用“出乎意料”形容2009年全年机械工业预计6400亿元的利润实现情况,按月报口径计算,全年利润同比增长将超过20%。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一利润的完成可以说是不错的业绩表现。

去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持续向好,实现利税大幅回升。随着各项生产指标的逐步回升,1~11月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出现持续快速回升势头。2009年1~2月,机械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呈现大幅下滑,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呈现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快速增加;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下,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回升,并逐步加快。1~8月实现利润总额3712.14亿元,同比增长6.83%,利润增长已由负转正,比1~5月回升了14.56个百分点,截至1~11月实现利润总额达5816.02亿元,已接近上年全年水平(6049.4亿元),利润同比实现了22.81%的增长,大大超过去年年初预计10%的增幅。

2009年1~11月,机械工业累计实现税金总额3205.89亿元,已接近上年全年水平(3583亿元),同比增长25.65%,呈现逐月稳步回升势头。

从不同类型企业发展看,国有、民营和三资企业效益状况均有改善。去年1~11月,国有、民营和三资企业实现利润分别为1486.75亿元、2757.14亿元、1454.5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7.61%、24.73%、7.86%,从利润增长看,国有企业去年初下降幅度最大,但回升速度最快,三资企业次之,民营企业相对比较平稳,始终保持正增长,回升速度相对较慢。

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备受业界关注。以仪器仪表行业为例,去年初行业的利润同比下降约13%,到了去年年底,利润同比增长约13%。利润回升速度明显快于产销。从机械行业整个行业发展也可以看出,2009年全年产销增长预计实现15%,而利润增幅预计超过20%。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别顾问奚家成分析认为,利润的快速回升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原材料、元器件价格的大幅下降,加之人工成本降低;二是2008年的基数过低,导致2009年的增幅明显;三是企业挖潜增效机制逐步建立,企业强化管理效果明显,“两化融合”效果逐步显现;四是行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逐步显现正效应。

奚家成认为,在金融危机阴影尚未散去的“冬天”,各行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加快值得好好研究。是机械行业多年来的节材行为使企业在经济严冬中仍能获得效益,还是外在因素产生的影响?

分析2010年行业的发展环境,奚家成表示,2010年应对危机的因素将变小,结构调整的因素将逐渐显现,因此各行业发展的差距将逐渐缩小。虽然农机、汽车等行业仍继续受惠于相关政策,但由于上年的基数大,这些行业同比增速将放缓。与2009年行业表现各异相反,2010年行业增长的不平衡性将变弱,应对金融危机的人为因素也会变弱,因此各行业的市场协调性增长趋势越发明显。受上年基数影响,2010年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或将前高后低。如果国内外形势没有较大变动,那么,利润增幅将呈波动性下降趋势。

趋势

高开后稳步上行2010年机械行业产销增长约15%

中机联认为,2010年机械工业将延续2009年的回升趋势,同时考虑2009年全年的低基数因素,预计2010年上半年行业反弹速度较高,总体运行曲线呈高开稳步上行态势;从运行方式上看,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的大背景下,高增长、高投入的局面将会改变,在适度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运行质量,2010年机械工业增速将不会高于金融危机前的增速;从运行状态看,2010年机械工业的市场环境,因近年来产能增长过猛,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企业的压力继续加大。

中机联预测,2010年机械行业产销增长速度预计可达15%左右;实现利润增长预计可达10%左右;出口创汇增长速度可能达到15%左右。

观点

八方面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分析2010年我国机械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业内专家认为,重点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是世界经济将温和复苏,外需有望止跌回升。2010年全球经济将处于低增长的温和复苏阶段。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很多。因此对2010年出口市场回暖不可过于乐观;但因2009年基数较低,2010年同比增长速度预计将继续稳步回升。

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振了经济增长的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会议的召开消除了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经济工作会议起到了政策稳、人心定的效果,增强了社会对经济平稳增长的信心。近期公布的各种景气指数也都是上升趋势。

三是城镇化、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机械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速度会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明显提升,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3266美元,2009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汽车、住房仍保持了旺盛的需求,预计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机械工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十二五”计划编制的关键一年,规划提出的原则、重点将引导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十一五”的工程项目进入结尾和交付使用,因此企业也会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同时“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原则重点的确定也将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

五是投资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按照4万亿元投资计划,预计2010年还将有近6000亿元的中央政府财政投资,将带动全社会投资增加约2万亿元。投资高增长的惯性作用也会持续到2010年,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复苏,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能力提高,也将促使投资保持适度增长。投资的增长将直接拉动机械设备的消费增长。

六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其中,与机械工业相关的政策包括:中央已明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械工业国内需求有望继续回升;装备制造业和汽车行业是国家重点调整和振兴的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机械工业将明显受惠;增值税转型有利于调动机械产品用户采购设备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机械企业自身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2010年汽车购置税由“减半”调整为“减按7.5%征收”,力度虽有所减弱,但随着分配制度的调节,收入增加,市场的有效需求增加,市场作用会逐步增强;2010年农机的补贴标准总体上继续执行30%的比例,适当提高一些品种的单机补贴上限。据了解,2010年补贴农机选型范围也发生了变化,20~25马力直连拖拉机、喂入量大于2公斤的全喂入自走轮式收割机等被列入选型范围,农机补贴额有望在2009年基础上继续增加。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已经显示政府基本保持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10年全行业仍将继续因此而受益。

七是从支撑条件看,目前数据显示还没有通货膨胀的迹象,但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还是存在。机械工业的主要原材料价格都在回升,钢材价格也是稳中有升,加之钢材结构性矛盾突出,汽车、工程、发电设备所需钢材会出现上涨,给机械行业带来成本压力。煤、电、油、运价格也有不同程度提高,2010年为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工资水平等,都对机械工业控制成本带来新的压力。贷款利率目前仍将处于较低水平,有利于机械工业融资成本的降低。但2010年下半年利率、汇率处于什么水平,会不会上升对机械工业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八是增长速度计算基数的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基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的同比增速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提高。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