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集万腔热血铸就青春伟业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7-06-06 09:57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故乡》中的一句名言。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故乡》中的一句名言。

十年 集万腔热血铸就青春伟业

还记得那一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是一个看上去俊朗、温纯的年轻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一个“稚嫩”的行业创造“骄人”的业绩,参与筹建中国铁建盾构产业基地,攻坚克难,另辟蹊径,汇聚了一批机、电、液方面的拔尖人才,追逐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中国第一的梦想,他是集团总经理程永亮。

还记得那一句百听不厌的“永远把客户摆在第一位”,那是他的口头禅,他要求售后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必须达到“及时”和“有效”两项指标,在他的带领下,掘进机售后服务团队一步步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一个个青涩的大学毕业生两三年内变身为给用户排忧解难、令用户啧啧称赞的服务能手,他是集团总机械师、掘进机事业部总经理何其平。

还记得那一块石峰山下的荒草地,他顶着压力毅然辞去了稳定了十多年的体面工作,举家迁往此地,为了一个“高起点定位、高速度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产出”的“最强”目标,在创业初期加班加点,开启“5+2”、“8+X”工作模式,带领年轻的团队迎难而上,实现中国铁建高速道岔产业零的突破,他是集团技术总监、道岔分公司总经理贾延春。

还记得那一次在-30℃的东北冰天雪地中连续数天等待,只为了获得与业主推介汇报的机会,最终换来了首台敞开式TBM的订单,他带领营销团队展开市场信息追踪,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忍耐吃苦、反应及时、能屈能伸,开拓了中水、中建、中交、神华、中石油等新市场,发展了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联合制造等多元化业务模式,他是掘进机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方明。

回看十年创业之路,奋斗者的姓名和事迹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十年光辉巨变,他们勇立潮头,乘势而上,铸就一番伟业。

历史总是会抓大放小,体味十年过往中标杆性的人和里程碑式的事,我们会发现:青春伟业与其说是系于一个人或几个人,不如说是越来越多的奋斗者环抱在一起形成的集群效应。

如果说贾延春、马晓磊、刘皓、王全生这支道岔板块的先驱部队,在株洲开天辟地图绘了集团道岔产业的光辉底色,如果说程永亮、郑大桥、何其平这些掘进机板块的先来先到者,在长沙摸索出一条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的通衢大道,那么紧跟其后的有一大串的名字……他们构成集团打造四大产业板块、做强做大高端装备制造的中坚力量。

十年,每一个足印,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足印多了,路便踏出来了。

揽才:创业之基

“在集团十年的艰苦创业中,全体干部职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十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职工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在庆祝集团创建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董事长刘飞香强调以人为本要成为企业永恒的理念。

“创业之初是极其艰难的,没有这么多智慧和勤劳的员工,不可能创造这么多的奇迹,我深深地感谢所有为企业发展付出努力的员工。”在集团创建五周年之际,刘飞香如此动情地谈到。

在集团创建之初,刘飞香这样交代集团副总经理贺勇军:我们需要的人才未必是在其他单位领导岗位上的人才,但必须是技术上的拔尖人才,且人品优秀,有事业追求,一定要说服这样的人才和我们一起来拓荒,来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十年间,在三个不同的阶段,选好人、关心人、看重人始终是刘飞香心头一等一的大事,也是集团创业之路和奋斗目标的落脚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越看似简单的东西操作起来越是不容易做在实处。能称之为人才的人,必定是有了各自的事业平台和生活轨迹的青年才俊,要将这些人才招揽到一起,通过提高薪资、提升职位等一般化的感召是不够分量的。

心诚,是集团打出的一张重要招揽牌。把高端人才引进来,把优秀员工招进来,这是集团一以贯之的人才理念;“真正合适的人就算‘掘地三尺’也得请到”,这是刘飞香内心十分坚定的一个想法,所以自集团创建以来多次上演三顾茅庐,甚至是四顾茅庐、五顾茅庐的故事。

海纳英才,光打“心诚牌”还不够。十年奋斗之路,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我们手中还有什么牌?那就是做大事,做与往常不一样的大事,用伟大的事业和广阔的平台打动人才。

往往事过境迁之后,坦露出来的都是真言。

回首当初抉择的过程,程永亮决定加入集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集团的定位占领了行业制高点,这里有发展的最好平台,有实现理想的阵地。

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实践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的。在程永亮的带领下,集团利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的调研、设计、制造和组装调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打造了国际上最完备的一条盾构生产线,出色地完成了用于国内地铁的系列土压平衡盾构的设计制造和组装调试。完美开端,好戏更在后头,集团掘进机板块从此进入发展快车道。

集团总机械师、中央研究总院院长郑大桥坦言,当初选择来到集团创业是被刘飞香董事长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召,被集团打造中国铁建装备制造业的宏伟蓝图的决心打动,是对董事长的信任和敬佩。

刚到长沙时,只有20几个人,厂区正在建设中,工地到处都是泥土飞扬,在这一片蕴含希望的土地上,郑大桥开始筹备组建研究总院的基本队伍,一大批机、电、液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生产、检验、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纷纷加入,打造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技术铁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建十年来,集团建立完善了与市场接轨、与人才能力挂钩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实行引进和招聘相结合的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在集团创建之初的一年半时间里,集团共招聘、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人才485人,其中博士后2人,硕士研究生14人,本科生213人,专科生223人,特殊专业人才33人。

由于人才集聚,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由于转型发展“一枝独秀”,慕名而来的人才就像雪球越滚越大,人才引进与企业发展两种形成良性循环,集团成为人才向往的圣地,成为各类英才创造奇迹的沃土。

集团发展既要“老戏骨”,也要“小鲜肉”,对于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刘飞香曾用凝结思想智慧、充满生活哲理的话殷切寄语:“要转变角色,摆正位置,尽快融入新环境;要胸怀大志,心系企业,积极拼搏奉献;要勤于实践,看重责任,练就过硬工作本领;要坚韧顽强,一往无前,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

从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到三千五千,集团的人才队伍在十年间飞速壮大,为我们的青春伟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硬指标。

用才:成长之道

集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要让人才请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这是一次让技术骨干暖在心里的时刻,2009年4月召开的集团工作会议上,道岔分公司贾延春、马晓磊、刘皓、何文超、蒋荣国等5名科技人员获得集团公司科技人员期权薪酬奖励,这是对5名技术人员在道岔项目建设中作出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和特别重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而给予的奖励。

集团科技人员期权薪酬奖励是为表彰在集团科技研发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专门设立的奖励项目之一。

十年创业之路,集团通过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制定了重点向研发设计人员倾斜的《期权薪酬激励办法》,对年度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集团每年拿出数百万元给予具有5年期权性质的薪酬激励。据统计,2009年至2015年期间,集团期权薪酬奖励总额约为2500万元,获奖人数达230人次。

如果说科技人员期权薪酬激励奖主要是抓住“关键少数”,那么薪酬体制改革则是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绝大多数”的制度良方。

2011年9月,新出台的薪酬体系将大幅提高技术研发人才的收入,同时开辟了人才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新的薪酬体系明确了集团的职位系列和职位层级以及各个职务任职的必备条件,职位系列的划分突出了集团的行业特点,鼓励优秀员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核心骨干员工,薪酬增幅突出了向研发设计系列以及技术支持和综合管理的核心员工核心倾斜的理念,明确薪酬体系是一个动态、弹性的薪酬体系。

根据薪酬体系改革制度,一个表现优秀的本科毕业生,2-3年可进入主管工程师层级或者股级层级,4-5年可进入主任工程师层级或者科级职务层级,打通了优秀人才晋升的“绿色通道”。

2012年10月,集团薪酬制度改革推出“升级版”。相对于2011年的薪酬改革,这一轮改革突出了两大创新点:一是功效挂钩,即充分体现员工收入水平与单位经济效益紧密挂钩的原则;二是引入了职衔概念,职衔是综合描述员工资历、岗位、能力和业绩等要素的阶衔,优秀科技人员、优秀年轻员工可以在没有职务编制的情况下,通过职衔的晋升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刚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人才培训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永动机。

2010年以后,集团打造专业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定位逐渐清晰,从原来的施工型业务向制造型业务转型,人才队伍的升级是第一要务。

为全面落实中国铁建“大力发展工业制造板块,使之成为新的效益支撑点”的战略意图,2010年9月,集团启动“千人转岗培训工程”,在全面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程施工板块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好机遇后,站在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惠及员工群众的高度,高瞻远瞩地作出了“产业重点转移、员工转岗培训”的重大决策。

通过这一次转岗大培训,集团从“治本”的角度,实现了“顺应市场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做强工业板块,提升发展质量”的总体目标。

在新时期新阶段,为适应企业发展和员工培训学习需求,2013年12月集团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再添一大创举,利用先进的网络在线培训智能管理系统和全面丰富的课程库,成立网络培训学院,打造“培训力+”的人才培养工作全新格局。

对企业而言,培训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对员工而言,培训是超越货币的福利。十年创业之路,集团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员工共同成长,搭建学习平台,满足员工自我提升需求,实施多种晋升机制,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同时逐步提高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人才集聚不仅要做加法,更要做乘法,实现“乘法”效应。集团人才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骨干,集团打造的“包容、创新、务实、严谨、廉洁”的“十字文化”为这场“乘法”效应创造了充分必要条件。

管才:优胜劣汰

2016年2月底,一场关于人力资源改革的实践声势浩大、真枪实战,当时集团在宣布企业架构调整方案后,立即展开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全体员工进入“侯岗池”动态竞聘。

65%的员工选择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岗位,9%的中层领导降职或者降薪,这是本次全员竞聘上岗的最终结果。“三项制度”改革的升华,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使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成为企业常态,告别“铁饭碗”、“终身制”、“避风港”这样的人力资源生态怪圈。

集团在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人才激励机制这两个基本体系和基本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三项制度”改革——干部能上能下,关键是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关键是能出;薪酬能升能降,关键是能降,通过科学而严格的考核,干部能下、员工能出、薪酬能降已经成为常态。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三项制度”改革的关键在落地推进。中层职务干部实行年度综合考核、中层干部和职衔制员工实行年度竞聘上岗、全面实行关键管理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在线员工制度,一揽子行动计划,让“三项制度”改革行在定量定期化考核的路上。

从效果导向看,集团的“三项制度”改革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是对过去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一种升华。一是将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让考核与激励成为相辅相成、不可拆分的完整体系,应用考核结果来进行激励,来让干部下、员工出、薪酬降;二是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将人的潜能激发出来,不断地优化员工队伍,真正形成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态圈。

“三项制度”改革真抓真改,人才创新活力自内而发。

成才:感恩前行

十年奋斗前行,集团走出了一条光辉足迹,而留下足印的每一个人也都行走在成就青春伟业的人生路上。

“铁建重工是我施展能力的舞台,我将继续为公司的发展尽我所能。”扎根在生产一线21年,从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成长为高级技师,隆昌公司闸瓦车间电钳班班长冯大金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主人翁精神。

“进公司近10年了,我从一个刚步进社会、懵懂的青年到有责任心、晓得付出才有收获的这个道理的职业人,都离不开公司的栽培。”籍贯内蒙说着一口“湘普”、参与了集团首组道岔加工试制的道岔分公司数控班班长朱海明有感而发。

“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总要付出过人的心血和汗水。”掘进机制造总厂综合班班长田海乾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的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而作为一名一线生产工人,非常自豪在韶华之年来到了铁建重工这片沃土。”特种装备制造总厂生产部电气班班长毛焕明诗意的语言、帅气的外表与精湛的技艺相得益彰。

“面对工业4.0、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有理由并且必须全力以赴,继续努力学习,并将前沿思维运用到产品中去,让核心竞争力助力重工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中央研究总院电气研究设计院建材装备电气研究所所长秦念稳踌躇满志。

“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员工和专业所所长,要敢于承担责任,要以身作则,带领团队一起奋斗,共同进步。”中央研究总院液压研究设计院液压应用研究所所长张廷寿严于律己、踏实干事。

“干一行、爱一行并努力专一行。”从组装调试到质量监控,从检测验收到技术服务,多次调岗的轨道设备事业部轨道设备技术服务公司职工郭新军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努力尽心,力争第一。

“在铁建重工这个大舞台上,自己不懈努力,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掘进机事业部掘进机研究设计院盾体研究所所长姚满不辱使命,带领盾体所的成员成为一支技术铁军。

“取得的成绩已成为过去,我满怀信心,将继续为公司的发展攻城拔寨、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力量。”成功开发了上海宏润、中水四局、杭州中诚、中石油管道局等四家系统外客户的掘进机事业部掘进机经营部经营1组业务经理唐跃志在挑战中感受到了快乐。

“一路过来,一个新产品接一个新产品诞生,一个又一个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国外品牌被赶出中国,真正实现了我们振兴民族品牌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强国梦。”特种装备事业部特种装备研究设计院综合研究所所长邹黎勇因工作而自豪。

“深感这十年是累着并快乐着,我真切感受到了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同心筑梦的力量。”见证了集团十年巨变的宣传品牌部《中国铁建重工报》总编辑王策用一支支笔、一张张胶片真实地记录下这段奋斗历程。

“能够见证并和公司一起成长,感到无比幸福。今后工作中坚持从‘实’出发,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做人。”集团招标商务部常务副部长康彦君才艺双全告诉我们“女神”和“女汉子”是可以有机融合的。

“我坚信只要立足岗位,专心工作,虚心学习,扎扎实实,勇于探索,为企业创造效益,和公司共同成长与进步,铁建重工的未来肯定会更美好。”中央研究总院电气研究设计院院长邹今检对集团未来的发展满怀憧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道岔分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了铁建重工的支柱产业,占据国内道岔市场的三分之一,并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国内最先进的铁路道岔生产基地。”2006年加入道岔筹备组,亲历了道岔产业板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过程集团技术总监、道岔分公司总经理贾延春感动在心里、担当在肩上。

“铁建重工是我筑梦的地方,我将追梦到永远!”集团副总会计师王淑川用沸腾的热血发出呐喊。

……

十年 集万腔热血铸就青春伟业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致敬,辉煌这十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