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礼平,中国机械租赁行业协会联盟顾问、南京吊装荣誉会长、中租联专家库成员、南京藤野建设工程公司董事长。
百篇回忆录
我的家乡龙潭镇
2021年6月21日,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从这天起打算写一点我这一生中的故事,因为我是个有故事的人。写下留给后人,如果我的这几十年不留下点什么,恐怕对不起下一代。因为这是中国变革的七十年,也是中国从此伟大的七十年。今天的下一代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什么叫阶级斗争?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饥饿?更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是如何奋斗出来的!这七十年要让下一代知道,真不可以忘记。
瞧,我这一家
我今年71岁,1950年4月6日出生在南京最东边的龙潭镇。那时我家开了一门店,店面不小,经营鱼行、杂货、食品制作,算是当地最有钱的人。父亲是个孤儿,但从小读过几年私塾,并在南京城里学过几年徒。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后逃难回到老家龙潭镇。为了营生开了水果路边店,在这个地方一直做了十几年,慢慢就做大了。家里后来雇了几个人,忙时约有十来个人。鱼行做的很大,方圆七乡八里的人都把鱼送到我家。龙潭四周是水网地区,鱼产丰富,一江之隔的江北地区也产鱼虾,苦于没有什么大的销路,也纷纷送到龙潭镇。
龙潭古镇
龙潭镇你不要小瞧它,沪宁铁路有一站叫龙潭站,此外龙潭内河通长江,江北的商贩乘船来进货,同时苏北的鱼虾土特产也跟着来了,这鱼虾早上来龙潭,晚上就通过火车到达上海市民的餐桌上了,船只和火车把龙潭繁荣起来了。小小的龙潭镇并不比当年的镇江市差多少,甚至镇江商贩成群来龙潭经商。当年龙潭镇人口达5万人之多,是沪宁线上第一大镇,民国时期,甚至快车可以不停省级城市镇江站,但龙潭站是一定要停的。除了铁路水路以外,龙潭的陆路也四通发达,镇江、南京、句容,尽管那时中国的公路网不发达,但是龙潭的公路是很方便的。民国时期的龙潭镇已达到鼎盛期,许多书上都有记载。只是后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龙潭古镇七十年来还是以前那个样子,保留民国时期的样子,如果你想看看七十年前民国时期的城镇,这里保留的很完好,幸好没有高楼大厦,否则龙潭就不叫龙潭了。
1928年中国水泥厂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我们家店门口黑桥上,看到龙潭大河里的帆船密密麻麻,不知为什么那时觉得河面很宽,几十条船挤在一起很是壮观的,这些船都是江北地区,尤其是里下河地区最多,除了商品货物交换以外,更重要的是这些船带走了龙潭盛产的石灰,龙潭地区大大小小有几百个石灰窑,产量惊人,都被这些帆船运走了。
当然龙潭最有名的是水泥,年产50万吨的水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泥厂,所以干脆就取名“中国水泥厂”,中国有几个厂敢用中国冠名的,我的家龙潭镇就有一个,真的很牛。
龙潭会师亭
其实中国水泥厂这个名字牛,但更牛的是中国水泥厂办公楼后面山顶上有一座“会師亭”,名气就更大了。
1927年夏天龙潭打了一场大仗,死伤数万人,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专门有一章节“龙潭之战”,有空不妨找出来看一看。当年的军阀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趁蒋介石下野之际,率6万军队从长江北岸渡江,首先攻占龙潭火车站,切断铁路沪宁之间联系。然后率全部兵马向南京进发,欲占领民国首都南京,但途中受阻于北伐军,北伐军在李宗仁的带领下向龙潭攻来,孙军死守龙潭几个山头,李从南京(西)攻向龙潭,北伐军另一将领白崇禧,率北伐主力第一军从上海(东)顺着沪宁线杀向龙潭,近十万人,在龙潭这个弹丸之地打了近一个星期,血流成河,最后孙兵败龙潭。李、白两军会师在中国水泥厂,于是才有了这座会师亭。这仗打完以后北伐军在中国境内再无强敌,为国民政府统一中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北伐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战,而这一战竟发生在我的家乡龙潭,你说龙潭牛不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后来听家乡老人讲,孙传芳的军人都是北方人,不会游泳,许多人逃亡中被淹死在小河小沟中,十几米宽的小河他们就是过不去。六万人被北伐军打死的不是很多,被龙潭四周的河网淹死的不计其数。那时正值夏季,尸体很快臭腐。诗人徐志摩在一书中记载,那几天徐正好经龙潭去南京,因为臭味太难闻,只好雇人力车从汤山绕道过龙潭去了南京。
这个会师亭,虽然在文革中被毁碑文,但大体还算完整,现被国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看,1927年距现在也快一百年了。
藤野公司的由来
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只干一件事,吊车。
如今南京藤野(吊车)公司已是中国吊装行业20强企业。但总有人疑问,为什么起个日本名字,就差点被人以为“汉奸”之嫌,其实藤野公司的名字是有来历的,恐怕谁都不知道我从小一懂事就开始憎恨日本鬼子。
我的父亲1937年从南京城里逃难到龙潭乡下我的外婆家,但没几天就被日本兵抓走了,他们一行人被关押到龙潭镇上一户大院里,非常巧的是这个大院及四周民房,父亲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所以环境非常熟悉。于是趁看守的日本兵不注意时跑了出来,刚跑没几步日本兵的三八大盖枪响了,子弹从耳边穿过,险些丢了性命。父亲仗着地形熟悉,穿过一间间房子,跑了。追来的日本兵找不着人,就放火烧了这一大片房子,这段话,当我记事时父亲就告诉了我们,因此对日本鬼子憎恨是刻骨铭心的。
那么藤野公司名字怎么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南京312国道旁开了一家日本吊车修理厂,专业修理日本加藤、多田野这两种吊车,九十年代,沒有什么人会修日本吊车,大概周围几百公里只有我一家,生意火爆,挣了很多很多钱。
2003年,征地拆迁,只好来到南京化工园区,用这些钱买了几十亩地,盖了近万平米厂房办公楼,还去德国买了一台大吊车。
公司名称化工园区为了税源要求不准延用原公司名称,只好另外起名,想想这个公司所有家当都是从修理加藤吊车和多田野吊车挣来的,于是从中各取一个字“藤”和“野”,藤野公司这个名字工商部门竟也同意了,可能是2003年中日关系正常,谁也沒想到几年后中日重新交恶。
这个名字是有故事的,而且藤野吊车公司在许多客户那里有很高的信誉,含金量很高,所以就不再改了。
父亲和我第一桶金
一个事业成功的人,第一桶金往往能使他打开成功之门。
我和父亲都有过第一桶金,这一桶金来的虽然偶然,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38年的夏天,南京罕见炎热,那时父亲为了生计在龙潭镇上卖水果,夏天是水果淡季,什么苹果、梨、香蕉都不在季节,应该是西瓜旺季,但奇怪的很,整个镇上没有一只西瓜。突然有天下午,一个老头挑了一担西瓜来镇上,不一会就卖光了,以后每天下午这个老头都来,卖完西瓜就走人,物稀为贵,都是好价钱。
摄于1948年春节
其实这个老头就住在我家不远,这天早晨他又出门了,父亲就跟着他走到一个小煤窑,上了一辆拉煤车,煤是送往南京城里的,途中在麒麟门老头下车,父亲也下车。下车一看,好大一个西瓜集市,老头买了一担西瓜就挑走了。父亲不慌不忙的买了一大堆西瓜,下午拉煤的车回来了,司机让跟车的伙计,帮助装西瓜,整整一车西瓜,不一会就运到龙潭镇上。整个镇热闹了,全都来买西瓜,天没黑,一车西瓜卖完了。噢,忘记告诉你,这个司机是我家祖屋的多年房客。从这以后,他每天帮父亲捎一车西瓜到镇上。一个夏天过去了,父亲挣了两千多元,要知道那可是两千多只银大头啊!
父亲用这钱在距龙潭火车站不远的锥子山脚下盖了八间房,办起了杂货店、鱼行,还有一个小小的食品厂,从此父亲开始发达了。
几十年后,八十年代末,我在一个国营大厂当工程师管理吊车,也算个头头,突然一天被免职了,无奈之下,外出修吊车了,在一家修理厂,帮助人家修了一年吊车,年底结账,吓死我了,给了我一大笔钱,真没想到一下子会有几辈子也挣不来的钱,我学父亲的样子,在市区热闹的地方买了三间门面房,开了一家日本吊车配件公司,又买了一个二类汽修厂,彻底改造了一下,办了华东地区第一家日本吊车修理厂,从此我的事业开始起航了。
一个男人若有了钱,买房买地才是正道。
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