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相关人士预估,2022年高机租赁市场将会上演一场“神仙打架”,租赁巨头之间的竞争即将打响。同时,在疫情以及社会保有量攀升的冲击下,“价格战”可能会更为惨烈。届时,在双重压力之下,中小租赁商该如何保身?
01
2022高机租赁市场前后夹击,中小租赁商处境艰难
高机租赁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设备增量高度集中于头部租赁商,占据了整个行业的1/3。而头部租赁商的向阳发展又有益于制造商,双方之前的“结盟”进一步稳定彼此地位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两端分化的速度。
租赁市场三足鼎立,巨头混战下的中小租赁商“压”入困境
当前高机租赁商大体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以租赁三巨头为首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掌握了市场的绝大部分话语权,对市场租金的价格走向产生了直接影响。
众能作为纯资本运作的企业,是高机租赁行业最早主动进攻“价格战”的企业,但是它也是最先在这场行业瞩目的“价格战”中退守的企业。在2021年,众能开始将资本转出高空机械领域,转投入其他类别。
由此可见,众能近几年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可众能就会因此“躺平”吗?
并不会,以众能以往的姿态来看,坐以待毙不是它的风格,2022年众能势必会开展大动作。
牵一发而动全身,届时三巨头之二的华铁与宏信也必定不会置之不理,三巨头之间即将引发一场腥风血雨。
一直以来,华铁给大众的印象都相较激进,在三家中盈利指标处于优势。并与制造商合作最为密切,联合制造商推出了“以租代售”业务,巩固市场份额。众能如有大动作,华铁为稳定自身地位,恐怕会以更强劲的手段回击。
作为老大哥的宏信,属于三巨头立最稳健的,但即便如此,一旦战争打响,也必然不会安坐待毙,一定会加入这场战局。
三巨头之间的发展动向将会决定市场的趋向,一旦有所动作,中小租赁商便会被迅速挤压,到时候中小租赁商的的生存将会更加艰难。
制造商下海抢盘,高保有量下的中小租赁商难逃“低”劫
与此同时,巨头制造商的涌入也给中小租赁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作为工程机械为数不多的蓝海市场,高空机械市场成为了近几年的“兵家必争”之地,巨头企业也纷纷涌入这一赛道。截至目前,徐工、三一、中联重科等巨头制造商已全部入场,再加上其他高机制造企业,高机市场保有量将会越来越高。
并且,新兴入局的三一也会为市场带来较大变数。其强大集团背景和完善的产业链极有可能成为市场份额的有力争夺者,可能成为高空机械领域最大的变局者。
随着制造商的不断进军,蓝海市场已不再是蓝海,市场保有量不断增加,价格走低是必然趋势,从而租赁价格也将被压低。从回本周期不断被拉长就不难看出,中小租赁商越来越没什么利润可言。
不管是三巨头之间的博弈还是制造商的涌入,与中小租赁商而言都是“劫难”。
02
市场环境激烈,中小租赁商出路何寻
粗放式管理、缺乏长远计划、业务增长被动都是目前中小租赁商的普遍现状,一旦随巨头的脚步,以低价作为获得市场的手段,把降价作为发展的重点,那其他方面的发展将更加遥遥无期。
加之,设备的购买成本又比较高,降价之后单台设备的利润很难维持在较高水平,长期下来企业的利润便会朝不保夕。同时,高机租赁市场内部,大规模的价格变动基本都由巨头挑起,中小租赁商发起的降价影响范围不太,力度也比较小,获得利润更是少之又少。一旦巨头租赁商开始垄断市场,中小企业根本就无力还击。
那么,中小租赁商究竟该如何自救?
抱团取暖,理性竞争
在整个高机租赁市场当中,绝大多数仅为保有量一两百台的中小企业,保有量在1000台以上的租赁商占比不到总量的20%,基本属于金字塔的顶端。整体而言,行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面对这样的市场结构,抱团取暖才是“保生存”的绝佳选择。
中小企业本身在资源、实力方面稍逊于“金字塔”企业,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进行资源互补,才能最大程度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优化企业实力,完善整体机制
纵观整个行业,强者都是以自身优势成为竞争市场的利器,笑傲市场。通过建立起高质量的品质、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合理的营销模式,推动企业的发展。
一味的以低价作为获得市场份额的上上策,并不是长久之计,优化企业实力才是关键。
当前高机市场还是以小客户占据主导,除价格之外,公司服务能力是用户关注的焦点。企业可以以多元化服务作为自身优势,将服务分为安全服务、租赁服务和管理服务等等,提升服务的品质,加强租后管理,给客户赋能,增加用户的粘性。
其次,企业应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成本管控等能力,强化企业综合实力。对于一家租赁企业,相比资产规模,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更为关键。拿大企业来讲,企业运营模式完整,数字化管理系统让设备更容易定位于追踪,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利益最大化。
高机租赁市场大有可为,对于租赁商而言,想要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跳出价格战的漩涡,回归企业本身,以企业自身的发展作为抵挡市场竞争的利器。单纯以低价竞争市场份额,从来只有输家没有赢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