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20年总市值增长30倍 “潍柴模式”成为国企改革发展典范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4-03-27 15:58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作者:陈旭

慧聪工程机械网原创报道】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导产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过去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运行的时间过长,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体制和结构性弊端,部分国有企业生产和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就显得十分迫切且重要。

潍柴动力自老国企原潍坊柴油机厂改革分离重新组建,到营收破千亿,上市20年总市值增长30倍,多年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典范,研究总结出潍柴改革的正确思路对其他国企的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3月26日,“潍柴动力上市20年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潍坊召开。此前一天的晚上,潍柴动力发布2023年年报,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139.6亿元,同比增长2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1亿元,同比增长83.8%,再创佳绩。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柳磊表示,在上市企业总体水平中,潍柴动力取得的成绩远超同行业水平。

从2004年中国内燃机行业第一家港股上市企业,到2024年位居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第22位。20年间,潍柴动力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6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40亿元,增长33倍,累计实现收入1.87万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04年的5.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90.1亿元,增长16倍,累计创造归母净利润936亿元;总市值超过1400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30倍,最高市值较上市之初增长超40倍。那么,潍柴动力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可借鉴与不可复制之处又在哪里?

改革,持续有效的改革

“潍柴个案基本可以反映出国有企业改革全貌。”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宁在研讨会上表示,潍柴具有传统的国有企业的一切弊端、包袱和难处,经过这几十年改革发展到今天的状态实属不易,其经验是多方面的。但我感觉潍柴成功核心因素,一是持续有效改革,二是企业家的作用。

邵宁表示,潍柴改革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标准的路径,主要是三件事情。第一,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第二,分离消化各种负担、非主业;第三,推进公众公司改革。所有国企基本上都是这样走的,但是潍柴做得更彻底,最终的结果也就更好。

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要过的第一关,这一关如果过不去,其他都免谈。“因为这项改革是触动利益的,原先的大锅饭、铁交椅,现在是不养闲人,这个反弹很大。当年推这项改革,出现了闹事、人身伤害等事件,很多企业扛不住,就做不下去。”邵宁点评,“但当年,潍柴的三项制度改革做得非常彻底”。上世纪末,在刚刚履新的谭旭光的带领下,潍柴启动了“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打破了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在当时,这引起了众议——这三项改革是伤人的,特别是当时已在潍柴旧有的体制内吃闲饭的人,谭旭光则把道理一一讲清楚;经过破釜沉舟的改革,潍柴干部由750人减到219人,职工总数由13600人减至8000人,“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成为常态,时至今日依然在潍柴沿用。

引领,企业家是稀缺资源

2017年9月25日,党的十九大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正式公布,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对企业家精神提出了要求,此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在各类经济会议中被反复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由此可见企业家的重要性。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分析潍柴动力的成功经验时都提出了——企业家这一关键要素。邵宁表示,我们到潍柴调研企业改革,可以深切感受到企业家在企业中的作用,企业家的问题是企业发展中核心问题,对国有企业尤其如此。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做好国有企业最稀缺的资源是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简称国有企业家。“有一位以谭旭光为首的优秀经营团队,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拼搏奋斗,我认为这是最重要关键的因素。”前海股权投资基金首席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这样说道。

对内,谭旭光熟识旗下公司各个板块业务,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并提出了“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和“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文化等等;对外,谭旭光所有海外收购无败绩,并有效带动了国内业务的转型升级等都体现出谭旭光作为企业家的卓越水平。

发展,遵循四大发展逻辑

研讨会上,谭旭光在《成长·价值·未来》的主题演讲中提出:20年来,潍柴动力一次次从胜利走向胜利,其根本就在于我们始终遵循了“四大发展逻辑”:

“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是潍柴动力做强做大的产业腾飞逻辑。

老老实实种好自己的“田”,是潍柴动力屹立不倒的长期战略逻辑。

拥有别人拿不走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潍柴动力永争第一的全球竞争逻辑。

大集团大协同,是潍柴动力价值倍增的链合共赢逻辑。

“20年前,我们就清醒地认识到,单一的发动机企业很难独立生存。”谭旭光介绍,用资本撬动产业资源,让潍柴动力从单一的发动机企业,成长为整车整机为龙头、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工业装备集团。为此他推动了一系列并购,从以10.2338亿元将湘火炬收入囊中,平行整合潍柴动力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打造黄金动力总成一体化模式;到把法国博杜安、德国凯傲和林德液压、美国德马泰克、PSI等10余家全球高科技企业先后纳入潍柴大家庭,补齐了我国在大缸径高功率密度发动机、高端液压、CVT动力总成、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技术短板;逆向整合陕汽重卡、雷沃农业装备、雷沃工程机械等产业资源,拥有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三张王牌,构建起了全球绝无仅有的同心辐射产业生态圈,资本运作功不可没。

更令人惊叹的是,潍柴动力的所有海外并购都跨越了“七七定律”,博杜安、PSI等企业从亏损的泥潭中脱身,盈利能力指数式攀升,凯傲集团在法兰克福成功上市。潍柴动力并购的企业100%成功整合,并有效带动了国内业务的转型升级。

“每一次的并购重组,我们的产品都升级一次、技术都前进一次、产业链都补强一次。”谭旭光表示,无论面对何种境地,潍柴动力始终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困难所惧,不为杂音所扰。坚持非主营业务不做、低附加值产品不做、重复性规模扩张不做,专注做强中国“动力心”。

难能可贵的是,潍柴动力所有的并购和扩张,都坚持非主营业务不做、低附加值产品不做、重复性规模扩张不做的原则,最终将发动机做到了世界第一。

除了运用资本手段实现技术升级,潍柴动力多年来大量投入搞研发,重奖研发团队,为的就是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据年报披露,潍柴动力2023年度研发费用为80.45亿元,2022年度也高达77.31亿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持续投入也迎来技术利好:柴油机本体热效率连续突破,走在世界全列;大缸径高功率密度发动机可以再造潍柴发动机板块;建成国内唯一的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内燃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创新平台……

二十年的改革创新之路,潍柴动力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在谭旭光的领导下,潍柴动力不仅成为立在中国、志在全球的内燃机行业领军企业,其改革的成功经验更为其他国有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展望未来,潍柴动力将继续秉持“成长·价值·未来”的理念,开拓进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潍柴力量,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正如谭旭光所言,明天的潍柴,值得期待、值得追随。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