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学研合作 打破技术壁垒,工程机械未来出路在哪?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4-06-05 09:55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作者:张庆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热门话题。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工程机械的数智字化、绿色化、动力新能源化等创新发展正澎湃演进。

近年来,在房地产持续下降、行业周期下行、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不均衡、行业集中度提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工程机械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提升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

当前,科技创新是“最大变量”和“最大增量”,是工程机械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而绿色技术革命和产学研创新发展正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荦荦大端。那么如何加快构建高水平研发体系和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未来?

引领绿色动力 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双碳浪潮之下,由于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仍是一个国际难题,而基于氢能的各路线动力解决方案的研发已经变成了工程机械企业的迫切需求,其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实践尤为值得关注。

当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保有量为900万台左右,是“排放大户”。由于氢燃料电池具有功率大、续航长、零污染的优点,能够最大能效发挥工程机械的绿色节能优势,是工程机械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对此,为解决燃料电池成本和氢气使用成本高的瓶颈,我国在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研究,目前在催化剂、碳纸、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空压机、循环泵等技术层面已实现自主可控,并逐步具备竞争力。

目前,国内企业如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太重、杭叉、北方股份等,已经布局氢能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在氢燃料电池、储氢系统、氢能装备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中联重科125t氢能矿用宽体车、北方股份81t氢能矿用自卸车、徐工6t氢燃料电池装载机、三一全面布局氢能工程机械领域等,为氢能发展和绿色施工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高校研制的氢能技术也在多个场景得到应用,如在山西、新疆、雄安新区、宁波等地运行的6.5t氢能装载机、125t氢能矿卡、氢能重卡,以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渣土车等。

而在国外氢能市场布局上,美国氢能叉车已经超过6万台,占据全球最大市场份额,固定式氢燃料电池安装超过1GW,建成加氢站49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瑞士、意大利等也在积极推广氢能重型工程机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在工程机械行业科技节透露:

氢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或将成为继锂电、光伏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赛道,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到2050年将达到4万亿元。

先立后破 产学研用合作共赢

工程机械行业被视为能源转型的主力军,如何“先立、后破”,通过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模式,实现生态共赢,进而引领产业的高端、绿色、智能发展成为了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工程机械产业重心已转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软科技。而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需要大量的创新活动,这背后离不开校企协同创新的产学研用体系,来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助推工程机械的高质量转型升级。

目前,高校与科研机构在产学研协同攻关上发挥着独特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依托科研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优势,通过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研发合作等多种形式,助力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的创新速度,同时为工程机械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是“立”。

在打通产学研用这条脉络的探索实践中,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激励不足、产品开发时效低、人才培养等问题。这就需要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加强价值链协同。如通过跨学科的研究与教育来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注重长期价值创造,对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投入;通过建立以高校团队为技术支撑的开放式教育和企业化运作合作体系,来促进高校人才与企业科研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打破闭门造车式的科研观念,变为开放式科研,“政企行校”多方同建创新平台,集中资源和智慧,共同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这是“破”。

工程机械产业的科技创新要大规模“立”起来,科研高校扮演着关键角色。这既需要科研高校紧握新技术发展脉搏,加大行业特色人才体系培养建设,加快科研创新成果的有效推广应用,更好地服务行业。也需要工程机械企业与科研院校打好配合,基于顶层设计和更高目标去推动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与转型发展。

破局竞争业态 创新与共赢是未来

进入一个全新的能源革命和技术变革“超级技术窗口期”,必然要开启新一轮的转型调整,这时谁最有竞争力谁就能赢得未来。

然而,虽然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品质和创新技术持续再进步,行业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但不管是稳重清醒的老玩家,还是摩拳擦掌的新玩家,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内卷和价格竞争,国内国际皆是如此

面对当前的挑战,企业需要有远见卓识,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困境,更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产品品质和研发水平提升,拥抱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更要聚焦市场及用户运营、提升质量与效益,最终打破行业内卷,回归市场竞争的价值内涵,建立健康的产业链关系。

此外,我们要以共赢为价值导向,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欧美澳市场的竞争,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各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来共同开辟国际市场,全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工程机械未来的出路是什么?正如柳工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林明智所言,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化时代,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大幅度改变工程机械产业链之间的新业态。目前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手段有两招价格和技术创新。而唯有技术创新与共赢,才是行业发展出路!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