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启动“全球对等关税计划”,其中针对中国输美商品祭出34%的关税,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2018年贸易战以来的最高纪录,更标志着全球贸易体系面临新的系统性冲击。
4月4日,中方反制!中方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作为当前全球经贸领域备受关注的大热议题,“中美关税”动向引发了各大市场的深度研判。从贸易影响维度分析,对美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板块短期内首当其冲承受冲击。
那对于工程机械而言,影响几何?
风险敞口可控,战略定力凸显
加上此次34%的关税,工程机械国内对美出口关税达到79%(25%+20% +34%),直接出口成本承受难度大。
但数据显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对北美市场依赖度普遍较低,三一重工北美敞口约3%;恒立液压北美敞口约5%;中联重科美国敞口约1%;徐工、柳工、山推股份北美敞口均不足2%......对业绩实际影响较小。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早已跳出单一市场依赖,通过多元化布局构建了更均衡的全球业务版图。
海外产能“防火墙”作用凸显
此外,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具备完善的全球产能布局体系,在美国本土、墨西哥(关税豁免)、巴西和土耳其(仅10%关税)等地建厂,海外产能也可降低关税风险。例如:
三一重工在北美有工厂,未来投产后可达到2000台以上产能,基本可以覆盖北美需求。
中联重科在墨西哥有高机工厂,年产值约10亿元,24年Q3已经全面投产;巴西、土耳其工厂产品包括工起、建起、高机、土方等各类产品,合计产能超30亿元。
柳工巴西工厂2015年投产,覆盖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滑转装载机、叉车、高空作业平台等全系列产品。
恒立液压北美工厂年产值3-4亿元液压件;墨西哥工厂2025年开始投产,预计年产值20亿元,该工厂具备产品类制造能力。
这种“以投资替代贸易”的模式,不仅规避了贸易摩擦,更通过贴近终端市场提升了服务效率与成本优势。
反制措施或成内需机遇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面临挑战,但行业或迎来结构性机遇。
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产业链自主化能力可支撑技术替代;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重构中,中国品牌有望填补美企因成本压力退出的市场空白。后续有望利好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将给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带来更大的机会,带动内需。
全球化2.0时代的启示
这场关税压力测试某种程度上也揭示了中国制造业的进化方向:从产品出海转向产能出海,从成本优势转向系统化布局能力。国产企业通过“工厂跟着关税走”的策略,将贸易壁垒转化为深化全球供应链的契机。
这种主动构建区域化生产网络的模式,或将定义中国高端装备业下一阶段的全球化范式。
当前的高关税困局,恰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检验全球化成色的试金石。当单纯的价格竞争让位于供应链韧性比拼时,提前完成全球产能卡位的中国企业,正将短期压力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
这场“关税”博弈揭示的不仅是风险应对能力,更映射了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态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