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的赛道上,“中国速度”一度令全球侧目。
当国产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在电动设备领域构筑护城河时,外资品牌也正展开强势反扑。
在刚刚落幕的 bauma 2025 展会上,电动化呈现出远超预期的技术革新势能。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等传统巨头也纷纷展示了其电动化解决方案,从 20 吨级以上电动挖掘机的密集发布,到 “车 - 桩 - 网”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迭代升级,电动化市场也将迎来新博弈。
中大型电动产品密集发布
电动化是本届展会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外资品牌更集中推出多款20吨级以上电动挖掘机,瞄准欧美及亚洲市场。
卡特彼勒推出升级版Cat 320电动挖掘机,配备387kWh电池组,单次充电运行8小时,支持直流快充,计划通过优化电池管理提升能效。
日立建机的ZE225 2PB纯电挖掘机(25吨级)采用模块化电池系统,最高容量400kWh,设计注重安全性(尾部电缆防缠绕)和零排放,主攻欧洲及日本市场。
现代重工展示概念机HX230e,配备420kWh或503kWh电池组,集成e-swing回转电机和电控液压系统,预计2027年投产。
沃尔沃升级版的EC230电动挖掘机单次充电可满足全天作业需求,续航能力显著提升,且它匹配了沃尔沃自主研发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效率高达95%以上。
欧洲政策驱动下的战略重心
政策的驱动成为外资品牌加速电动化的核心驱动力。根据《欧洲绿色新政》补充条款,自2030年起,所有在欧盟销售的工程机械必须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非电动设备将被征收高达30%的碳关税。
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苛”的环保法规,正在驱动外资企业加速战略转型。
同时,企业在大力推进电动化设备的同时还进一步推出氢能设备。
例如,沃尔沃已将氢能作为重要的可持续动力纳入战略规划与布局中,制定了清晰可行的路线图,持续投入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创新研发,携手生态伙伴加速氢能源技术市场化进程。在瑞典埃斯基尔斯蒂纳的沃尔沃建筑设备技术中心,其投资建立了氢燃料电池实验室,将为重型建筑机械和其他应用中测试和开发氢燃料电池技术解决方案提供独特的条件。
电动化与智能化双向协同
电动化并非孤立独立,国内外各工程机械企业也将其与智能化深度绑定。
其中,在海外市场:山特维克和安百拓已展示了其自动化钻探设备与地下无人运输系统,通过电动化底盘与5G远程操控技术实现统高效作业。
此外,ZAPI GROUP的 自动导航软件和实时定位系,为电动工程机械提供了更高精度的作业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矿山和物流场景的应用边界。
随着外资品牌的加速突围,工程机械电动化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未来,市场竞争将不仅仅是产品技术和性能的竞争,还包括品牌、服务、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综合竞争。
同时,政策仍是最大变量。欧盟拟对 2030 年后进口的非电动工程机械加征碳关税(初步税率或达 25%-30%),这对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形成直接冲击,但也或将加速国内电动化转型。此外,碳关税的 “隐含规则” 还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溯(从原材料开采到报废回收),将倒逼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