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能源保障对策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8-05 09:46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作者:王敏

能源供应影响因素 影响能源供应的因素主要有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能源运输、能源需求、能源结构、能源市场、能源政策法规等。

能源供应影响因素

影响能源供应的因素主要有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能源运输、能源需求、能源结构、能源市场、能源政策法规等。

能源资源的结构及多寡决定能源供应的结构及优劣;能源生产技术的好坏关系到能源的产量也关系到能源的有效开采率及利用效率;能源运输则关系到能源能否适时适地的发挥作用;能源市场建设事关能源的流转,是能源供应的重要一环,完善的能源市场机制是能源价格稳定、供需平衡、结构合理的重要保障;能源政策法规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底线,是规范能源供应的必要措施。此外,能源需求对能源供应的影响也是重大的,它是能源供应的目标所在。

能源结构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可以是能源供应结构或能源需求结构;也可以是能源生产或消费结构;或者是能源输入或输出结构等。根据能源的不同分类其内涵也有所区别,可以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间的比例关系也可以是常规能源与新能源间的比例关系,或者是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间的比例关系,又或者是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间的比例关系。划分能源结构,是为了辨别能源优劣,优化能源结构、迎合能源发展趋势。石油优于煤炭是不争的事实;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的进化;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替代;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无疑比非可再生能源、非清洁能源更适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能源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应该倾向于优质能源比重不断提高。

能源开发利用安全

如果说能源供应安全主要是针对能源危机而言,则能源开发利用安全主要是针对能源危害这一现实问题的。在能源生产、能源运输、能源使用等过程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危险因素,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危害。可以说,能源开发利用安全主要包括能源生产安全、能源运输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等。

能源生产安全指能源生产的顺利进行,包括生产系统安全和人员作业安全等。能源运输安全也包括运输的稳定性和作业人员安全两方面。能源使用安全则涉及到使用中的危险避免及使用后不产生遗留危害,这种遗留危害的主要表现是环境危害。影响能源安全的因素除了能源本身的特性外,主要有自然环境、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等。矿井瓦斯、地下作业等是煤炭生产存在危险的充分条件,而生产技术落后、监管法规政策的松懈更将加大风险。这些影响因素贯穿于整个能源生产、运输到使用的开发利用过程中。

长株潭能源供需现状

长株潭地区高耗能产业和高耗能规模企业所占比重很高。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湘钢、湘潭电机、株冶、株硬、株洲电力机车、长沙金百大等大中型企业都是耗能大户。随着长株潭地区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而长株潭地区是缺能地区,主要能靠从外地调入。长株潭地区目前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为主,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长株潭已有的能源供需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能源输入渠道不畅,能源储备体系缺失,能源市场不够完备,能源利用率低等是长株潭地区能源供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对以上问题,需要有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保障长株潭地区能源安全,确保“两型社会”建设。

长株潭能源保障对策建议

调整能源结构

首先应正视长株潭当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模式,通过各种途径保障长株潭城市群的煤炭供应。对煤炭资源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加大用煤炭发电、制气比例,对煤炭做转化、净化处理,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改变直接燃烧等粗放式应用模式。

其次要不断加大燃气、水电、生物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的应用,增加其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针对燃气应用,要做好管网建设,积极加入西气东输等能源输送项目,开放燃气市场,提供良好的燃气交易环境。对水电的开发利用,要在加大投资,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水力资源的基础上,做好电网架设工作,把握国家西电东送政策,保障电力供应。长株潭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能的原材料有充分保障,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加快开发利用。2006年启动的湖南益阳桃花江核电站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后年发电量最高可达350亿千瓦时。而长株潭地区将是桃花江核电站的主要供应区域之一。应考虑加大对核电的应用。风能、太阳能等其他洁净能源在长株潭地区也应得到适当的应用。家庭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的推广应用应继续进行。而对这一地区的农村及郊区来说,沼气是实用且应该得到重视的洁净能源。

发展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

发展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是解决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匮乏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加大对燃气、水电、生物能、核能等较成熟能源技术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力度,大力推进新能源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新能源市场化。此外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新能源开发应用体系,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科学合理的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相应目标的制定是必须的。其次,需要有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生产与经营,管理机构及相应职责都需要规范化。再次,在经济政策上,对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的开发利用要有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提供低息贷款及贷款担保;规定对生产方的减免税收及补贴、补助办法;对价格相对较高的可再生能源要有强制高耗能消费者认购的规定。此外,可考虑发展相应的高新技术免税区以推动长株潭地区与新能源发展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要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以保障新能源的应用。相应的研发体系、质量监督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都需要政府的规范化管理。最后,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结合是长株潭技术服务的有力支撑。应该大力解放高校及社会研发力量,加强政府监管。

完善输送设施等基础设施

完备、安全的基础设施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先决条件。生产调配设施、输送设施、储备站点及其它配套设施的建设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能源供应必不可少的。

电网及燃气管网建设是保障长株潭能源供应的重要工作。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电网及燃气管网等的一体化也应得到重视,通过电气管网建设对长株潭高耗能产业及企业统一提供能源供应,给三市居民提供相同标准的市民能源待遇。在考察能源输送设施的完备性时,不仅要考虑到设施的普及率,还要考虑到设施的新旧程度、输送能耗、抗灾能力等技术指标,要及时进行管网升级换代。2008年的冰灾证明长株潭的水电燃气管网等能源输送设施安全系数还不够高,还有待改善。除了要加强区域内设施建设,还要积极配合国家能源工程建设。对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国家能源宏观调控要有自己的理解及行动,争取在国家能源战略中有所助益。

充分调用境外能源

长株潭能源自给能力不足,大部分能源靠境外供给,这就要求做好境外能源的利用工作,充分调用境外能源。不管是地区外、省外还是国外的能源,只要能为我所用,就要充分利用。长株潭被确定为“两型社会”实验区后必将有一次较快的发展。相应的能源政策要有前瞻性,不能等到出现严重的能源问题了再去寻找解决之道,而要事先做好境外能源开发利用的准备。要与四川、山西、新疆等能源大省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建立国际能源输入渠道,充分调入及利用境外能源,再配合以能源储备政策,赶在能源需求量空前增加而本地能源消耗殆尽之前做好应对准备。

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能源储备主要是指对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实物储备。主要涉及高耗能企业的自主能源储备、市场能源储备以及政府战略能源储备等。对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储备还可以采取对未开采能源的产地储备。这包括对已探明资源的保护性暂不开发储备,也包括对在开采资源的保护性适度开发储备。广义的能源储备还应包括对未开发利用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的储备。这主要是指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储备,以及对较成熟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转化能力即投入生产能力储备等。长株潭地区的能源储备应偏向于能源的实物储备及开发利用能力储备。

完善能源储备体系要有实实在在的能源储备,还需有完善的能源预警机制、能源储备体制、能源储备政策等。长株潭地区应该制定完善的能源统计、审计制度;完备的能源监测、监督机制;系统的能源调配体系以完善能源预警机制。此外要制定完善的能源储备体制和能源储备政策,以形成完善的能源储备体系。

完善能源市场机制

能源作为稀缺的重要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同时又不乏竞争的存在。因此,要完善能源市场机制,也要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在推动自由竞争市场的开放的同时加强监管。

作为垄断的能源市场,政府调控是必须的。对于能源生产,政府要整合资源,优化企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减少能源生产的成本。在能源消费上,价格控制是手段,一方面要把生活消费能源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使老百姓能满足其基本能源需求。另一方面要限制高耗能、能源利用率低的企业用能。可设置阶梯能源价格,设定能源消耗量等级,对超过一定能源消耗量的额外能源消耗加高费率;设定能源利用率标准,对高耗能企业进行能源利用率评估,给能源利用率低于标准的企业一定经济制裁。

在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要积极引进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放弃能源垄断,放开能源市场,引进社会资金,引入竞争,使能源市场自由化、透明化,是当下政府的明智选择,也是能源发展改革的一次契机。价格是自由竞争市场的风向标,能源价格改革是能源市场自由竞争化的先行军。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使用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机制。

做好节能工作

节约能源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短期来看,在应对长株潭能源问题时,节约能源比开发新能源更加切实可行,我们可以通过节能政策及节能技术等,一定程度上减缓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

与国内大部分地区一样,长株潭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单位产品能耗高,能源浪费严重。所以要不断更新能源利用技术,增加能源利用的科技含量,开发能源的潜力;应该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应用先进的节能生产设备。除了笼统的要求推行先进技术,还需要有一系列的具体节能措施。如完善相应的能源管理机构设置,做好职能分配;制定合理的节能政策法规,完善能源利用的激励奖惩制度;完善能源利用效率考核和认证标准;制定相应的节能规划和标准;增加节能投入,推广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开发高效洁净的新能源等。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