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小研发弱 滤清器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06-19 14:20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胡启林

目前,国内汽车滤清器行业发展很快,生产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逐渐扩大,滤清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去年,满足国3、国4排放标准的滤清器已经由蚌埠金威等企业研发成功,并实现批量生产。

目前,国内汽车滤清器行业发展很快,生产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逐渐扩大,滤清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去年,满足国3、国4排放标准的滤清器已经由蚌埠金威等企业研发成功,并实现批量生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滤清器委员会秘书长葛德义认为,国内滤清器行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当前汽车行业的整合已成大势所趋,滤清器行业同样需要整合。

葛德义认为,目前滤清器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大多数滤清器企业规模较小,生产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十五”期间,无论是原有滤清器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还是新建立的滤清器生产企业,工艺装备和产品技术水平大多没有提高,低端产品产能明显过剩。

第二,国内滤清器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国外一些著名滤清器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具备很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并且能够与主机厂同步开发,甚至能先期开发。此外,他们还具备模块化生产与系统供货的能力。国内滤清器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缺少原创技术。虽然国内主机配套多已实现本土化,但自主开发的全新产品很少。大部分滤清器企业难以介入主机企业前期开发,不能适应系统化、模块化供货要求。

第三,目前国内滤清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水平技术工人十分短缺,难以满足行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滤清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品质提高。

第四,我国滤清器生产设备、试验设备、过滤材料、试验材料、胶粘剂等相关工业相对落后,尤其是过滤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国内虽有几家品质尚可的滤材生产企业,但产能偏小,品种不全,制约滤清器行业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为改变企业分散、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葛德义建议,“十一五”期间,滤清器行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引导下,通过联合、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大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以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互补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葛德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滤清器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越来越少,现在已几乎没有了,而大多数企业又受规模、效益、人才和研发能力的限制,研发和创新水平偏低,资金投入不足。因此,滤清器行业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过滤材料等无人研究,直接导致滤清器自主技术欠缺。

葛德义希望国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加强支撑滤清器发展的共用技术研究,强化科研院所在研发方面为行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功能。同时,组织行业内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共同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联合开发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掌握滤清器的多项核心技术,提升整个行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提高滤清器研发能力,生产企业更应该发挥大作用。葛德义建议,滤清器行业的骨干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快速形成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技术、人才资源,积累产品研发经验,培养人才,改变随主机开发新产品的模式;循序渐进地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能力,特别是形成环保型产品及系统模块的研发能力。

此外,滤清器企业间的整合更能发挥规模优势。除企业兼并重组外,建立产业集群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葛德义认为,目前在安徽蚌埠、浙江温州、上海、广东、河北等地,滤清器企业众多、相对集中,产业集群雏形已经显现。他建议,有关地方政府对既有“雏形”应进行研究,同时制定出可行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应措施,并加以实施,从而促进滤清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提高行业竞争力。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